父母辈们常用的18种老物件,正在慢慢地消失,你还能认识几种?

小吴上农村 2022-06-19 11:38:46

父母辈们视为珍宝的一些家具,器具,现在很多都闲置了,派不上用场了,盖了新房后不是当做柴火烧,就是丢在外面没人管了。

这些老物件,是在父母辈们的70-80年代,想方设法置办的,现在90后很多人都没有见过,80后能认识一部分,只有70后对它们感情最深了,是陪伴他们成长的。

朋友们,这18种老物件,正在慢慢地消失,一起来看看,你还认识多少种呢?

第一种老物件:暖水壶

暖水壶,是用来暖手,暖脚的,而且这种暖手壶还是铜制的,有的地方也叫汤婆子。

小吴记得80年代,那时湖南的冬天特别冷,屋檐下的冰柱都有1米多高,那时取暖就只有烤火,柴火和煤火。睡觉就更冷了,特别是老人家。所以就用这种暖壶装水放在被窝里面来暖脚。

第二种老物件:鞋楦

用来制作鞋子的模具,以前物资匮乏,鞋子衣服都要自己制作。

农村的妇女们闲时就制作手工布鞋,用它来剪样,撑起鞋面。

第三种老物件:风车

风车是一种农用工具,主要是借助它来产生风,把稻谷里面的杂质,灰尘,叶子等吹走。

这样稻谷里面就干净了,打来吃就不会有杂质。现在农村好多人都不种田了,这种风车成了摆设,如果很久不用就坏了。

第四种老物件:铁碌碡

铁碌碡,这个老物件在北方常见吧,南方少见。

70后的农村朋友有认识的吗?是用来压土和压小麦的,收回来的小麦,在太阳下面一晒,再用它来压,把籽粒压出来。

还有就是那时修飞机场,修什么大广场,就用它来把土压实,压平。

第五种老物件:斗

它是一种量具,用来装粮食的。也称为粮斗。

在湖南农村,一斗是装10升的粮食,一升是2斤,一斗大概就是20斤左右。

第六种老物件:手摇纺车

手摇纺车,是用来纺纱线的。

上面说到那时要自己制作衣服,鞋子,纱线也是一大把的,就把纺线架在这个架子上,把它分好,然后再来拧成线绳,再用来缝补衣服,打鞋底。

第七种老物件:簸箕

簸箕是一种竹制的器具。

用来装东西,或者是用来晒东西,是农村家里很常见的。

第八种老物件:顶针

顶针,是以前妈妈们打鞋底,缝衣服时的一种工具。特别是打鞋底,鞋底厚,针扎不过去,就用顶针来顶一下针屁股,然后针尖就穿过了。

现在几乎没有人制作手工布鞋了,这种顶针也就没有用了。用过的都老了。

第九种老物件:石磨

石磨,用来磨豆腐,磨粉的工具。

这种石磨在北方用得多。

第十种老物件:碾子

碾子,也是常见于北方农村,它比较大,可以用人力,或者是牛,马,炉来拉,把小麦,玉米,豆子磨成粉。

70后的朋友是不是感觉非常的熟悉呀。

第十一种老物件:手摇井

手摇井,在那个没有通自来水的年代,一些没有天然井水喝的地方常用。

会在自家的院子里面,打一口10多米,甚至更深的水井,附近的水就会渗透进井里,然后用这个装置把水从下面摇上来。

第十二种老物件:水缸

也正因为那时没有自来水,农村不是去井里挑水,就是打地下水。就需要用这种水缸来装,装满一缸水能用一天,甚至几天。

这样就方便多了。有了自来水了,这种水缸就失去了价值了。

第十三种老物件:碌碡

碌碡又称“碌轴”,中国农业生产用具,是一种用以碾压的畜力农具。总体类似圆柱体,中间略大,两端略小,宜于绕着一个中心旋转。

用来轧谷物(通常需搭配石碾作底盘)、碾平场地等。在中国内蒙古、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安徽、河南、山东等省份的农村大量使用。

第十四种老物件:鞋拔子

鞋拔子又叫鞋拔子、鞋溜子。把鞋拔放入鞋后跟,只要踩一下,就可以轻易、快速地把鞋子穿好,避免双手直接接触鞋子,卫生、方便。

古代鞋拔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主要是以前新制作的鞋子会有点紧,刚穿的时候很难把鞋后跟拉上来,就借助这种工具。

第十五种老物件:捣蒜坛

一种用来捣蒜泥,辣椒酱的工具。

你们那里叫它什么名字呢?

第十六种老物件:铡刀

铡刀是一种农用工具,用来铡草喂牲畜的。

纯粹是靠人力的,现在被电动的替代了。

第十七种老物件:秆秤

以前常用的一种量具。用来称重量的。

一根长长的杆,尾巴上面一个大大的称砣,把东西放铁钩上一挂,慢慢移动秤砣,直至秤杆水平,就按住秤砣的位置,读取上面的称星,就是所要称物件的重量了。

第十八种老物件:算盘

会用这种算盘来计算的,都老了。

虽然70-80后的人在学生时代有学过,真正学会的人不多,你还会吗?

结束语

朋友们,以上介绍的18种老物件,是父母辈们常用的,90后没见过,80后认不全,70后对它感情深厚。这些老物件,正在慢慢地消失,不知道你还能认识几种呢?欢迎在评论区一起来交流。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