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乐府诗、汉乐府是一回事吗?并非只有汉代才有乐府诗

立坤聊历史 2023-07-17 14:57:01

乐府,指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

以“乐府”为这种机构的名称,约始于秦代。

这件文物出土于秦始皇陵西侧的飤官遗址,紐部刻着“乐府”二字

1977年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编钟上,铸有“乐府”二字。汉承秦制,也设有专门的乐府机构。史载惠帝时有“乐府令”之职。到了武帝时,乐府机构的规模和职能都 被大大扩大了,其具体任务包括制定乐谱、训练乐工、搜集民歌及制作歌词等。然后配上音乐,便于在朝廷宴饮或祭祀时演唱。武帝到成帝期间的一百多年,是乐府的昌盛期。据《汉书·礼乐志》 所言,至成帝末年,乐府人员多达八百余人,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音乐机构。

后来,人们就把乐府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我们经常说的汉乐府其实是乐府诗的一部分,而且在汉代乐府收集的诗歌并不叫乐府诗,就叫“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汉书·艺文志》列出西汉所采集的一百三十八首民歌所属地域,其范围遍及全 国各地。但是这些乐府民歌流传下来的不多,一般认为现存汉代乐府民歌,大都是东汉乐府机构所采集的。这些作品基本上都收入了宋代郭茂倩所编的专书《乐府诗集》。

郭茂倩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类,其中包含有汉乐府的为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这四类:

1、郊庙歌辞:主要是贵族文人为祭祀而作的乐歌,华丽典雅。

2、鼓吹曲辞:又叫短箫铙歌,歌辞是后来补写的,内容庞杂。主要是民间创作。

3、相和歌辞:音乐是民间各地采来的俗乐,歌辞也多是“街陌谣讴”。其中有许多优秀作品,是汉乐府中的精华。

4、杂曲歌辞:其中乐调多不知所起。因无可归类,就自成一类。里面有一部分优秀民歌。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

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其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立。

陌上桑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两汉乐府诗注意剪裁,详于叙事而略于抒情,注重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使作品一方面 两汉乐府诗对中国古代诗歌样式的嬗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了由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

《诗经》之后,硝烟四起,诗歌呈寥落之状,从秦到汉的四百年间,由于在文学上是辞赋的时代,诗歌创作很不景气,直至东汉后期之前,几乎没有值得称道的诗人诗作,寂寞的诗坛大抵呈一片荒芜。然而恰在此时,从汉武帝采诗夜诵到东汉一代举谣言 ,遂使大量优秀的民间诗歌以乐府的形式得以保存,于是不仅适时填补了汉代诗坛的相对空白,而且简直是使荒漠变成了花园 (余冠英《乐府诗选·前言》)。到盛唐,伟大诗人杜甫即事名篇所作的三吏 、三别等不朽诗章,到中唐,白居易、元稹标举的新乐府运动,整个唐代,汉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都在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中起指导作用。

链接:

郭茂倩(1041年-1099年),字德粲,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北宋翰林侍读学士郭劝之孙,职方员外郎郭源明之子。

郭茂倩出生于名门望族,祖父和父亲曾在十一世纪仁宗和英宗时期为官,其父“力学稽古”,其家“宦学相继”,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他本人有着较好的学术修养和音乐造诣,自幼受诗礼熏陶,对诗歌产生浓厚兴趣。他熟知音律,善篆隶,才气非凡,元丰年间曾任河南府法曹参军,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郭茂倩以《乐府诗集》扬名后世。《乐府诗集》共一百卷,内含许多优秀民歌和大量受民歌影响的文人作品。如千古流传的《战城南》《陌上桑》和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杜甫的《前出塞》《后出塞》等。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使大量诗歌得以保存和流传,为后人研究乐府诗提供了极大方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誉该书“征引浩博,援据精审。宋以来考乐府者无能出其范围”。《乐府诗集》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