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役履带式步兵战车(IFV)群核心型号为ZBD-04/04A系列:总装备量约为800-1200辆,主要配属我国陆军重型合成旅合成营,每个营列装约28-32辆。04式步战车主要采用俄制武器站搭配中式车电,动力功率有限—所以他的产能不大,中国陆军希望获得更多的经验教训;
04A是04的改进型,逐步替代老式 ZBD-86(仿苏联BMP-1)和部分ZBD-97(外贸型):穿透式有人武器站采用“100mm低压线膛炮(可发射炮射导弹)+ 30mm机关炮(同轴)+ 7.62mm机枪”,发射的炮射导弹射程约4-5km;30mm炮对付轻装甲和低空目标;基础装甲为铝合金+附加复合装甲,正面防护等效约25mm钢装甲(抗30mm穿甲弹);04A升级反应装甲接口和防崩落内衬,但仍弱于西方重型IFV(如德国“美洲狮”);
04式步战车发动机采用550马力柴油机(04A改进为800马力),公路时速65km/h,越野时速40km/h。两款步战车具备两栖能力,水上速度约6-8km/h(依赖车体浮囊);
从乌克兰战争的表现来看,04/04A步战车的铝合金车体抗弹性和防雷能力较弱,难以抵御无人机、RPG或IED威胁。100mm炮射导弹装填慢/储量低,30mm炮俯仰角有限,城市战适应性差,而且被命中后容易发生弹药殉爆;同时,早期型号缺乏先进观瞄系统和战场网络化能力(04A部分改进);6名步兵需从顶部舱门出入,战场生存性低于西方侧开舱门设计—乌克兰战争中,俄军的BMP-3经常发生的事故、被击毁的案例值得中国陆军警觉!
乌克兰战争中,北约和俄罗斯各种步战车都被无人机/FPV击毁,因此,双方都迅速加装防护栏、电磁干扰系统、主动防御系统、薄弱处复合装甲等—中国04/04A还是存在诸多缺陷;
中国04/04A步战车可以换装新型武器站:例如,测试中的35mm/50mm埋头弹机关炮可能替代现有30mm炮,提高穿甲能力;加装激光告警+硬杀伤拦截系统(类似GL6);无人炮塔或载员舱优化,减少乘员数量,增加弹药或燃料储备;
近期出现了04B步战车:明显改进防护和车载反无人机系统、加装遥控武器站,但是没有看到主动防御系统—说明也是应急装备;
为此,中国下一代步兵战车(可能代号ZBD-XX)估计会参考VT5U轻型坦克的复合装甲+主动防护系统(如激光告警/硬杀伤拦截);非穿透式遥控武器站的主炮可能换装35-50mm埋头弹机关炮(提高射速和穿甲能力)和并列机枪,集成反坦克导弹(如红箭-12)和搭载无人机;采用电传动或混合动力(类似VT4坦克技术)提升静音性和续航力;标配车际数据链、AI辅助决策系统,强化与智能无人武器协同能力;尾部舱门采用北约化新步战设计;
预计它在2025年后逐步亮相,2028年前大规模量产开始替换04/04A: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如内蒙古一机集团、重庆重工集团)具备年产200+辆履带式步战车的产能。此外,它的关键技术(如埋头弹、电传动、AESA)已通过外贸型号验证,100%国产化率有保障—这是西方先进步战车无法达到的高度:美国资本深度介入欧洲和亚洲小弟国军事工业,如果没有美国资本点头,小弟国们就不可能获得项目核心技术;
中国新步战车的关键挑战在于如何在重量(防护)、机动性(两栖需求)和成本间取得平衡:价格也是衡量战车优势的因素;此外,出于中国陆军战术转型需求,为了适应合成旅“轻量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可能会采取减少载员数量(如4-6人)以换取其他性能(例如无人机模块、激光模块等);
中国下一代IFV将侧重防护升级、火力多元化和智能化,依托成熟的军工体系,量产速度快于西方同类项目:中国装甲车工业总体实力超越德国,因此,中国新步战超越KF-41势在必行。
电动的充电,天冷情况下的续航,有点担心
应该是替换85式。
履带式步兵战斗车想要达到6节防护能力,即能抵挡RPG-7火箭弹攻击,必须裸车吨位不低于35吨,难挂装甲不低于40吨,最好45吨!
埋头弹貌似有点贵哦?我军没列装,至少没大量列装!
国外有超过35吨的步战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