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1年的一个春日午后,阳光透过老槐树的缝隙,洒在了小镇的石板路上。李建国,一个35岁的单身汉,正骑着他的自行车穿过这条熟悉的街道,准备去镇上的相亲角。他的头发略显凌乱,但眼神里透露出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他心里明白,这个年纪还没成家,在小镇上算是个异类。
相亲角是镇上的一个传统,每到周末,未婚的男女和他们的父母就会聚集在这里,希望能为孩子找到合适的另一半。李建国的母亲,王翠花,已经在这里等他了,她是个风风火火的女人,叉着腰,眼神锐利,仿佛能看穿每一个过往的青年。
“建国,你可算来了!”王翠花的声音穿透了人群,“你看看,这都是好姑娘,你可得给我争口气!”
李建国尴尬地笑了笑,他知道自己逃不过这场相亲大会。他的目光在人群中游移,直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那是张梅,一个他曾经在高中时暗恋过的女孩。她穿着一件淡蓝色的连衣裙,头发简单地扎成一个马尾,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
“张梅?”李建国试探性地叫了一声。
张梅转过头,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李建国?真是你啊,这么多年没见,你还是老样子。”
两人寒暄了几句,李建国才知道张梅也是被母亲逼着来相亲的。她的妈妈,赵桂英,是个身材魁梧的女人,正在一旁和王翠花聊得热火朝天。
“梅梅,这是谁啊?”赵桂英的声音突然提高了八度,她的目光像两把利剑一样射向李建国。
张梅有些尴尬地介绍:“妈,这是李建国,我们高中同学。”
赵桂英的脸色瞬间变了,她叉着腰,朝李建国吼道:“李建国?你还是撞到我手里了!你还记得当年你干的好事吗?”
李建国的脸色一白,他当然记得。那是高中毕业那年,他和几个同学恶作剧,不小心把赵桂英家的窗户砸破了。那时候他年轻气盛,没少给赵桂英添麻烦。
“赵阿姨,那都是年轻时候不懂事,我现在知道错了。”李建国诚恳地道歉。
赵桂英哼了一声,但语气明显缓和了许多:“知道错就好,我看你这些年也没少努力,听说你还开了个修理铺?”
李建国点了点头:“是的,赵阿姨,我现在自己开了个修理铺,生意还不错。”
赵桂英上下打量了李建国一番,似乎在重新评估他的价值。王翠花见状,赶紧插话:“桂英,你看,孩子们都长大了,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咱们还是聊聊孩子们的婚事。”
赵桂英点了点头,两人又开始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来。李建国和张梅对视一眼,都有些无奈地笑了。
相亲角的午后,阳光依旧温暖,但空气中却多了几分尴尬。李建国和张梅坐在一棵老槐树下,聊起了各自的生活。
“你这些年过得怎么样?”李建国问。
张梅叹了口气:“也就那样吧,大学毕业后,我去了城里工作,但是我妈一直催我回来相亲,说女孩子年纪大了就不好嫁了。”
李建国苦笑:“我也是,我妈天天在我耳边唠叨,好像我再不结婚,就要孤独终老一样。”
两人聊着聊着,竟然发现彼此有很多共同点。他们都不喜欢被安排的生活,都渴望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未来。他们谈论着各自的梦想,张梅想要开一家花店,而李建国则梦想着能够扩大自己的修理铺,甚至开一家汽车维修中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的气氛逐渐放松,他们开始分享更多的趣事和烦恼。李建国讲起他修理铺里的趣事,张梅则讲述她在城里的所见所闻。他们的笑声在老槐树下回荡,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夕阳西下,相亲角的人渐渐散去。王翠花和赵桂英也结束了她们的谈话,她们相视一笑,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
“建国,梅梅,你们俩聊得怎么样?”王翠花问。
李建国和张梅相视一笑,他们知道,今天的相亲,或许会有一个不同的结局。
“妈,赵阿姨,我们想先从朋友做起,慢慢了解彼此。”李建国说。
王翠花和赵桂英对视一眼,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们知道,孩子们的幸福,最终还是要孩子们自己把握。
从那天起,李建国和张梅开始频繁地见面。他们一起去看电影,一起散步,一起讨论未来。他们的关系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升温,从朋友变成了恋人。
一年后,李建国的修理铺扩大了规模,张梅的花店也开张了。他们在镇上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婚礼,王翠花和赵桂英笑得合不拢嘴,他们知道,孩子们的幸福,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
岁月流转,李建国和张梅的生活越来越甜蜜。他们的故事在小镇上传为佳话,成为了相亲角最美丽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