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羊寨,那一棵裸根的树
文图/刘武汉
近几年,苏羊寨让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其原因就是在这里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史前文明,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荣排2023年全国考古发现第六名。该遗址面积63万平方,从仰韶文化中期一直延续到龙山文化晚期,时间跨度2000多年,其面积之大、延续时间之长、内涵丰富,对我们河洛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具有重大意义。日前一位朋友去苏羊参观回来,向我谈及历史悠久的苏羊文化时,对古朴沧桑的南寨门和南寨门上那颗郁郁葱葱的裸根树尤感兴趣,我也有共同的感悟。如果说南寨门是苏羊寨历久弥新的一张名片,那么这棵树就是这张名片上的点睛之笔。虽然远离家门四十余年,这棵树却像一枚印章印在我记忆的扉页,始终祛除不掉。
这棵树,生于何年何月已无据可考,据村里的老年人说,它的前身是一棵硕大无比的皂角树,1958年大炼钢铁的时候被砍掉了,结果第二年就冒出数根茁壮的枝条,几经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几年后就形成了一大一小两大主枝,主干径直刺向蓝天,次干倾斜匍匐崖畔,但后来随着崖头的不断坍塌,次干又呈掎角之势仰头向上与主干并驾齐驱,独木成林,再生根系。百年千载,历经沧桑,狂风吹得它断枝折叶、遍体鳞伤,但吹不倒它挺立的躯干;烈日炎炎,枝垂叶黄,其根却在大地深处不停地汲取水分和营养。雷轰电击 他昂首面对,在疼痛中一哂而过,他能忍受常人不能忍受之一切痛苦,即使刀砍斧斵,依然挺直脊梁努力生存,以一种绰约的风姿展现在苏羊南寨门之上,显示着生命的顽强与不凡。
历经半个世纪的风摧雨涮,寨墙不断坍塌,其粗大的根脉渐渐坦露。那些裸露多年的老根暴露在崖畔断面,历久弥壮,黑黢黢的像一个个深沉、稳健的中原汉子,用拙壮的肩膀撑起又一棵新树的华盖,并竭尽全力萌生小根为头顶的枝叶葳蕤保驾护航。那些表皮嫩黄的新根,则像一颗颗崭新的螺丝钉锲而不舍地扎进泥土中,见缝伸根,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失时机、拼命地汲取着大地的丰富滋养。正是由于根的奉献,才使这棵树根深叶茂,生机盎然,干如铜铸,根如铁浇。石压笋斜出,悬崖枝倒生,这些生命的旁逸斜出,同时也蓬勃了生命,蕴含着诗意,瘦、露、透、皱,造型怪异而奇态,美的震撼人心,宛若一幅稀世罕见的天然壁画,向世人绽示着河洛文化的悠久历史,诉说着苏羊遗址的六千年沧桑。
根者,本也,顽强、坚韧,给点阳光就灿烂,这是一切生物的原动力。树有多高,根有多深,根扎得越深寿命越长。沙漠里的胡杨树根深大都在百米以上,所以能够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井冈山的毛竹在它最初的五年里,不露声色,潜心扎根,只要五年已过,便以排山倒海之势,以每天30公分左右的速度迅猛生长,继而在六个星期完成它一生的高度,把其它竹类远远的甩在脚下,厚积薄发、一鸣惊人,给人世间众多逆境中脱颖而出的人才以惊人的启迪。
树犹人也,落地生根不择地方,只要有片土,不挑贫富,安分随性,就能扎根生长。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风吹雨打,逆境中崛起的人才大都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恶劣环境,披荆斩棘,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忍耐等待的姜子牙,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忍辱负重的司马迁,能伸能屈的韩信,忠贞不渝的苏武,折腾不夸的苏东坡,宁死不屈的文天祥,百折不挠的孙中山,爬雪山过草地的工农红军分明就是人中的松柏胡杨,梅兰竹菊,令万众敬仰,千古流芳。
这棵树极为平凡,平凡的的让好多苏羊人叫不出他的名字,但它却是长寿树 、吉祥树。一个多世纪以来,村里的名树奇木枯死了多少,而它却笑看日升日落,惯阅春夏秋冬,生机勃勃,依然健壮。它枝生四面,叶落复长,岁月轮回,生命不息。凌云刚健,气韵深长,迎风舞动着生命的旋律,冒雨抒写着生命的乐章。清晨,它为古寨迎来第一缕希望的曙光,傍晚送走一片灿烂的晚霞。春日里为古寨染上新绿,夏日里为村民撑起一把绿伞输送一片清凉,秋风萧萧,喜鹊登上瘦瘦的枝头摇晃着一两片黄叶,传递着丰收的喜悦;银蛇狂舞、玉树琼枝,冬日里时常把古寨打扮的玲珑透剔、素裹银装。四季斑斓,春绿秋黄,他像一位饱经沧桑的世纪老人,时刻关注着古寨的盛衰变迁,又像一个忠诚的守护神,护佑着古寨的一草一木,平和安康。
树高千尺,叶落归根。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几年我每次回到家乡,都要在这棵树下驻足并深深地凝望。密密匝匝的树枝倚崖就势伸向空中,展示着自己的靓丽和不凡,在状若华盖的树冠下,好像无数条飞龙腾空而起,无拘无束,肆意地生长,呈现出万千气象。
外面世界的再美好,不如家乡一棵草,纵有他乡满天星,不如家乡一盏灯。古寨游子,不管你是从政、从军、经商、打工,希望你们常回来看看,看看我们古朴厚重的南寨门,再看看这棵根系故土的裸根树。故乡是我们的来处,也是我们的归途;这里有我们的祖先,也有我们的童年,家乡的过去和未来始终都是我们的牵挂和念想。根系故土情深深,树高千尺全靠根,难忘乡愁,乡愁难忘,成功或许不在远方,家乡也有诗和梦想。
四海的宾朋,请你们拨冗光临河洛文化第一村看一看,逛一逛,做客洛阳苏羊遗址,探讨华夏文明的源渊,赓续华夏文脉的优良基因,共同描绘中华文化的灿烂篇章。
作者简介:刘武汉,洛阳市作家协会、洛阳诗词协会会员,中国国家中医药治疗疑难病专家库成员,牛皮癣(银屑病)资深专家,洛阳优秀科技专家。曾供职于河南省武警总队、洛阳市第二中医院,1992年以来,个人事迹被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河南日报、中华儿女、妇女生活、名人传记等数十家新闻媒体先后报道,出版《治癣聊疾》《医旅诗韵》各一本。1993年入选《当代中医绝技荟萃》,2002年入选《洛阳优秀科技专家名典》。在《洛阳日报》及各融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