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次的新闻报道是真的新鲜,就连原论文也是三天前(12月18号)刚刚发表出来的、原始论文在这:
翻译为:《捕猎田鼠:加州地松鼠的新型捕食及肉食行为》这篇论文的最新鲜处在哪?——这是科学家首次记录到一种食草动物(加州地松鼠)广泛地捕猎哺乳动物猎物(加州田鼠)。
02
而其中的最特殊点则是:广泛(或者说大规模)包括松鼠在内的各种食(谷)动物的肉食行为,其实早有零散记载,比如人们很早就观察到牧场里的马和羊会吃小鸡,野外的鹿会啃食动物尸体,大熊猫会吃竹鼠、鼠兔和动物尸体等…
松鼠也不例外,虽然松鼠的主食是橡子、种子、坚果、水果等,但是人们很早就注意到松鼠也是有着肉食行为的。
比如1993年的一项研究就发现了至少30种松鼠科的物种存在捕食行为,而它们捕食的猎物包括但不限于:同类(conspecifics,指同种松鼠)、多种鸟、花栗鼠(chipmunk)、棉尾兔(cottontail)、雪靴兔(snowshoe hare)、青蛙、异鼠(pocket mouse)、蜥蜴(lizard)、鼹鼠(mole)、鱼、田鼠(voles)、龟(turtle)、眼镜蛇(cobra)、螃蟹(crabs)、蝾螈(salamander)…等
04
这篇论文的诞生很大程度上其实算是个“意外之喜”,因为研究团队本身进行的是一项对于松鼠种群数量的长期研究,而这已经是这项研究进行至今的第12年了而这种松鼠大量捕食田鼠的行为,是直到今年才第一次出现的“意外收获”研究里的两位主角分别是加州地松鼠/California ground squirrel(Otospermophilus beecheyi)加州田鼠/California vole(Microtus californicus)
研究里的主角加州地松鼠就是这么一种真·地松鼠:
05
这个团队的科研人员在加利福尼亚州康特拉科斯塔县的布里奥内斯地区公园里监控当地的加州地松鼠种群的时候,注意到了大规模的地松鼠捕食加州田鼠的现象。于是临时起意决定记录并统计该现象于是在2024年6月10日到7月30日期间,在18个工作日的一共146小时的观察时间里,研究团队便统计了足足74起地松鼠捕猎/食用田鼠的行为。
其中51次的地松鼠身份得到识别,共涉及了27只不同的地松鼠;74起事件里有31起(41%)是地松鼠在主动追捕田鼠,成功17次(55%),失败14次(45%)。而在捕食成功后,地松鼠每次都会把田鼠的头啃下来丢掉,接着去皮吃肉、内脏和软骨。
06
我个人感觉,加州地松鼠的捕猎方式颇有些类似猫——在向田鼠发起攻击前,加州地松鼠会压低身子跟踪田鼠,并尽量降低脚步声;等到足够靠近田鼠后,地松鼠会加速扑向田鼠,尝试用牙齿和爪子制服田鼠,尤其喜欢用牙齿攻击田鼠颈部,比如咬住田鼠的颈部快速甩动:
根据iNaturalist上的观察记录,加州田鼠在2024年被观察到的次数远超过往年,峰值更是过去10年平均值的七倍:
加州地松鼠很可能是在无意间发现周围的田鼠太多了,并且意外地好抓又好吃——一只田鼠的营养价值/能量远比地松鼠平日里吃的种子高得多,性价比超高,于是地松鼠们就都转行去抓田鼠了。
这种新近流行起来的捕猎行为更是带了一系列的地松鼠新行为,比如原本不太会为抢谷物而打架的地松鼠,现在会为了抢夺田鼠尸体打架了…又比如,地松鼠向未成年/青年个体展现出了容忍,会允许未成年/青年地松鼠分享一点自己抓到的田鼠。
07
这项研究充分显示了加州地松鼠这样的食草/谷动物其实很可能有着灵活的饮食标准,一旦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它们的饮食习惯也会出现调整。很多时候,食草动物不吃肉,不是因为不想吃,单纯是因为它们逮不到,如果有机会的话,食草动物们也会热衷于吃点肉,毕竟肉可比草有营养多了!
(话说松鼠其实不是很爱吃橡子,橡子两头的鞣酸tannic acid的浓度不同,有芽的那头鞣酸浓度更高,这个化学物质吃起来超涩还会导致肠胃不适,所以松鼠通常只吃鞣酸少的那一半,把鞣酸多的那半丢掉。橡子只是多且好获得,如果有其它好吃的的话,松鼠其实会更喜欢吃别的食物,比如花生)
至于这种全新的大规模捕食行为对于当地的生态系统会造成什么影响还不好说,这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才能确认,而很多影响也是当下无法预知的比如说野生的地松鼠和田鼠身上都很常见跳蚤之类的寄生虫,地松鼠和田鼠之间增加的互动,是否会导致某种动物甚至人畜共患病的交互,甚至在未来对人类造成影响…诸如此类的事情,当下还未可知只能继续观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