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本是高山》是近几年争议最大的电影,也是上映前后口碑翻车最快的电影。
这场面,让每一个人都目瞪口呆。
宣传期间,电影官博的口头禅就是:根据张桂梅真实事迹改编。
但是上映之后,观众发现,电影的精神内核与真实情况严重不符。
观众当然不乐意,口碑直接翻车。
编剧坐不住了,疯狂骂观众污名化张老师。
用不存在的事实,把父亲的错嫁接到母亲身上,再让张桂梅去拯救一个不存在的错误。编剧能说出来这合理性在哪儿吗?
编剧发疯之后,电影频道,也就是“六公主”坐不住了。
他直接指责不认同《我本是高山》的声音丧失良心。
好大一顶帽子,不是冯小刚说“有垃圾电影,就是因为有垃圾观众”的时候了。
你们电影人都学过“变脸”吗?
海清作为《我本是高山》的第一出品方,非常有话语权。
和《隐入尘烟》一样,这部电影是冲奖的。
但是海清团队对市场没有一点敏感度,对电影的细节把控不到位,间接导致了今天的局面。
同为沪圈的演员吴越力挺海清,可惜发声找不到重点。
与“六公主”一样,把观众的合理质疑,简单粗暴地归结到“男女性别”问题上,十分无知傲慢。
不仅如此,《我本是高山》的宣传直接消费张桂梅校长本人。
不仅买了高位热搜,还在采访环节挖坑。
这让同场观众十分生气。
找六公主背书,让吴越下场,拉张老师本人消费,究其原因,《我本是高山》创作团队不敢承认自己水平太烂。
如果拿厨师做菜来比喻,《我本是高山》的原型已经是山珍海味。
但是创作团队没吃过,强行拿来做菜,只能加上自己用惯了的萝卜白菜。
萝卜白菜是好东西,但是你宣传说的是山珍海味,它们出现,就是不合适。
当观众赞扬本就存在的山珍海味时,他们以为是在夸自己。当观众批评加上的萝卜白菜时,他们直接破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