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772年,白居易出生在河南新郑一个"官N代"家庭。不过这孩子刚会跑,就赶上了安史之乱的尾巴——藩镇割据风起云涌,好好的中原大地变成了"军阀大乱斗"现场。他爹白季庚作为县级公务员,为了躲避战火,带着全家开启了"说走就走的旅行"模式。
从新郑到宿州,从宿州到洛阳,再从洛阳到长安……小小年纪的白居易,硬生生把童年过成了"大唐版《爸爸去哪儿》"。别的孩子背《三字经》,他背的是"搬家清单";别的孩子玩泥巴,他玩的是"如何在驿站快速入睡"。最绝的是,为了让他有个安稳的书桌,他娘甚至在战火间隙,在破庙里支起过课桌——这大概就是最早的"沉浸式学习环境"了。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白居易把这句话发挥到了极致。别的少年在看长安街景、追胡旋舞小姐姐时,他在油灯下疯狂刷题:"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简单来说,就是白天写作文,晚上背单词,半夜还要创作诗歌,连睡觉都觉得浪费时间。
功夫不负有心人,16岁那年,他带着自己的"高考冲刺作文"《赋得古原草送别》去拜会名士顾况。顾况一看这名字,当场就想吐槽:"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啊小伙子。"结果打开卷子,第一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就让他瞳孔地震,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直接拍案而起:"能写出这句子,别说长安了,住银河系都够格!"

29岁那年,白居易终于考上了进士。放榜那天,他激动得在朋友圈发长文:"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要知道,唐朝科举录取率堪比中彩票,他居然以"小鲜肉"之姿成为同期最年轻进士,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本以为从此走上人生巅峰,结果第一份工作就让他大跌眼镜——盩厔县尉,听起来是个官,实际职责是"催收税款+抓壮丁",妥妥的"基层背锅侠"。不过这段经历也让他写出了《卖炭翁》这样的"民生爆款":"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网友辣评:这哪里是诗,分明是中唐版《我在基层的那些年》。
后来他调任左拾遗,这可是个"高危职业"——专门给皇帝挑刺。别人都是"陛下圣明,臣附议",他偏要"陛下,这事儿咱得说道说道"。有一次唐宪宗想提拔宦官吐突承璀,他直接怼回去:"陛下要是敢把兵权交给太监,臣就辞职!"气得宪宗直拍桌子:"这小子是想当魏征吗?"

别看白居易在职场这么刚,面对爱情却秒变"憨憨"。他11岁就认识了邻家女孩湘灵,两人从小玩泥巴玩出了感情。为了表白,他写了首《邻女》:"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意思就是:我家姑娘美如画,天上嫦娥都不如!
可惜这段感情遭到双方家长反对,理由很现实:白家人觉得"娶个平民姑娘影响仕途",湘灵家人觉得"跟着穷书生没前途"。两人偷偷恋爱了二十年,直到白居易37岁被迫娶妻,湘灵还终身未嫁。多年后,他在《长恨歌》里写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与其说是写唐玄宗和杨贵妃,不如说是在给自己的青春遗憾盖章。

如果唐朝有微博,白居易绝对是"热搜常驻嘉宾"。他的创作理念很简单:"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翻译成现代话就是:"我要写10万+,我要让老百姓都看懂!"
为了验证自己的诗是否"接地气",他发明了"老奶奶测试法"——写完诗先念给隔壁老奶奶听,听不懂就改,直到老太太点头为止。这种"用户思维"让他的诗迅速出圈:《琵琶行》写出来后,长安歌女争相传唱,甚至出现了"一曲琵琶行,门票涨三倍"的盛况;《卖炭翁》传到宫里,连唐宪宗都忍不住感慨:"我咋不知道老百姓这么苦?"
最绝的是他的"蹭热点"能力。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遇刺,满朝文武噤若寒蝉,他第一个站出来发声:"天子脚下杀宰相,这事儿必须彻查!"虽然因此被贬江州,但也成就了《琵琶行》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名句——这波啊,叫"用挫折换流量"。

经历了职场毒打和感情挫折,白居易终于活成了"人间清醒"。被贬江州后,他突然顿悟:"与其跟老板死磕,不如给自己找点乐子。"于是他开始了"佛系养生"模式:种花、喝茶、听曲儿,没事就和朋友组个"洛阳诗酒局",还给自己起了个外号叫"醉吟先生"。
他在洛阳买了套带湖景的别墅,每天的日常是:早上起来写首诗,中午跟刘禹锡喝两杯,下午去龙门石窟散个步,晚上听家妓樊素唱曲儿。有人吐槽他"堕落",他反手就是一首《池上闲吟》:"高卧闲行自在身,池边六见柳条新。"意思就是:我躺平我快乐,你管得着吗?
最让人羡慕的是他的退休生活。70岁正式退休后,他把工资的一半捐给了洛阳香山寺,还写了篇《香山寺白氏洛中退身记》,相当于发了个"退休声明":"从此江湖路远,我只关心花草和诗。"这种"有钱有闲有情怀"的晚年,简直是古代版"向往的生活"。

白居易的一生,简直是"矛盾本盾":他既敢在朝堂上怼皇帝,又能在江湖里泡温泉;既写得了"朱门酒肉臭"的现实批判,又能写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小确幸;既为初恋遗憾了一辈子,又能在晚年享受"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的惬意。
但正是这种"矛盾",让他成为了最真实的中唐文人:不做圣人,不做愤青,只做一个认真生活、认真写诗的"人间观察员"。他用一生证明了:即使在乱世里,也能把人生活成一首亦庄亦谐的诗——前半段写理想,后半段写和解,通篇都是对这个世界的温柔与热爱。
如果说李白是"天上谪仙人",杜甫是"人间苦行僧",那白居易就是"市井里的烟火诗人"——他站在长安街头,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把每个人的故事都写成了诗,最终让自己也成了别人眼中的"人间理想"。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