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尾盆栽补铁,高原缺素矫正,畅销品种对比,创业青年笔记
在种植的世界里,鸢尾算是一种比较独特又颇具观赏价值的绿植。它色彩丰富,有蓝紫色、黄色等多种色彩,花朵形状像是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鸢尾适合种植在很多地方,不管是家中的阳台,还是办公室的角落,甚至是一些商业场所如咖啡厅的窗台边,它都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很多人在种植鸢尾盆栽的时候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缺素的情况。像在一些地区,土壤的养分可能不太均衡。我有个朋友在南方的某个城市,他在自家阳台上种了鸢尾。一开始,鸢尾的叶子慢慢发黄,花朵也不像之前那么鲜艳饱满。他去咨询了当地的园艺专家,才知道是缺铁了。在南方一些地区,土壤偏酸性,铁元素容易被固定,鸢尾植株难以吸收。鸢尾如果缺铁,往往在3 - 5天左右,新叶就会开始失绿,7天左右情况会变得更明显。如果一个月都不管,整株的生长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这时候就得给鸢尾补铁。常见的补铁方法有不使用化学药剂,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小窍门。比如把用过的啤酒稀释,然后装在喷雾器里,轻轻喷洒在鸢尾的叶片上。啤酒里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对补铁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还有用硫酸亚铁溶液来浇根,但是要注意浓度不能太高,一般按照1:1000的比例稀释就好。浇的时候要在傍晚时分进行,浇完之后要在土壤上覆盖一层薄土,这样可以减少铁元素的挥发。对于盆栽鸢尾来说,如果缺铁问题严重,在15天左右进行一次补铁措施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让它慢慢恢复生机。
说到鸢尾在高原地区种植,那又是另一番景象了。高原地区的土壤、气候等条件和大城市里相差很大。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光照强。比如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周边,有些地方种植鸢尾就面临缺素矫正的问题。这里的土壤可能比较贫瘠,某些养分含量很低。当地的一些花农告诉我,他们发现鸢尾在这种环境下除了容易缺铁,还可能缺乏锌、锰等微量元素。有个花农说,他种的一批鸢尾原本长得好好的,可是过了一个月左右,突然发现有些植株长势变弱。经过仔细观察和分析,他发现是因为高原上风比较大,土壤肥力容易被吹走散失。于是,他除了给鸢尾补充铁元素外,还尝试在土壤里添加一些有机肥和含有锌、锰等元素的复合肥。
那在众多鸢尾品种里,哪些畅销品种比较适合不同的场景又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先说说‘德国鸢尾’,这是个比较常见的品种。它的花朵很大,颜色多样。在华北地区种植,春季的时候从地下根茎冒出新芽,生长速度还挺快。它的适应性比较强,但夏季温度过高的时候,花朵可能会凋谢得快一些。像有个住在河北的老李,他在自家的小院里种了德国鸢尾。他发现到了7 - 8月的时候,花朵的观赏期就没有南方地区那么长了。
再看‘黄菖蒲’,它喜欢生长在水边或者湿地的环境。在一些南方的水乡,比如浙江有些古镇的河边,很多人会种植黄菖蒲。它比较耐湿,花期也比较长,大概从5月能开到7月。和德国鸢尾相比,黄菖蒲对光照的要求没那么严格。有网友分享,他在自家阳台上种黄菖蒲的时候,即使在夏天阳光比较强烈的时候,适当遮阴下它也能生长得很好。
还有‘西伯利亚鸢尾’,这个品种比较耐寒。在我东北老家的朋友说他冬天都不怎么担心这鸢尾,因为西伯利亚鸢尾能承受零下十几度的低温。它在东北的公园里种得比较多,和同样寒冷地区的冷季型草坪搭配在一起,非常好看。
这里把一些鸢尾品种和一些相对冷门的鸢尾品种对比下。像‘橙鸢尾’就比较冷门,它花朵是橙色的,特别艳丽。和德国鸢尾相比,橙鸢尾的植株相对矮小一点,在家庭阳台种植的话不需要太大的空间。它开花时间大概在6 - 8月,和德国鸢尾的花期能有个错峰的感觉。还有‘狭叶鸢尾’,它的叶片比较狭长,花朵是深蓝色的。它的耐旱性比黄菖蒲强一些,如果是在比较干旱的阳台角落或者办公室的窗台边,狭叶鸢尾可能比黄菖蒲更适合。但是它的花期比西伯利亚鸢尾短,只有20天左右,在种植的时候就要抓紧这短暂的花期好好欣赏。
不同的地区对鸢尾的养护也不同。在华南地区,气候比较炎热潮湿。有个广西的种植户说,他那里的鸢尾容易滋生一些病菌。因为湿度大嘛,他得定期给鸢尾周围消毒,大概一个月消毒一次。而且他还说在华南,鸢尾在春天生长的时候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不然容易干叶。相比之下,华北地区春季的时候,土壤比较干旱的时候要注意浇水,不然鸢尾的芽出来得慢,生长也会受阻。
在家庭阳台种植鸢尾的时候,很多人会面临空间有限的问题。有一个住在深圳的小年轻,他的阳台很小,只有一平米左右。他尝试了几种鸢尾,发现狭叶鸢尾比较适合,因为它占的空间小。他每周都会给狭叶鸢尾浇一次水,大概是500毫升左右。到了夏天温度高的时候,他会把鸢尾搬到相对阴凉的地方,避免叶片被灼伤。大概经过3天的观察,发现鸢尾在新环境下适应良好。
再看办公室场景,在很多办公室里,大家都喜欢放一些绿色植物来美化环境。有位在上海工作的网友说,他们办公室之前放了德国鸢尾,可是由于空调温度调节得不是很合适,而且室内相对比较封闭,鸢尾的花朵开得不是很鲜艳,而且有些还早早凋谢了。后来他们调整了空调温度,也增加了一些通风设备,同时偶尔给鸢尾浇点稀释过的啤酒补铁,发现鸢尾又恢复了生机。
在咖啡厅这种商业场所种植鸢尾,不仅要考虑美观,还要考虑耐久度。比如北京有一家很有特色的咖啡厅,他们种了大量的鸢尾。因为咖啡厅人来人往,有时候不小心会碰到鸢尾株。他们就选择种植了一些根系比较发达、抗碰撞性能相对较好的品种,像黄菖蒲。而且他们根据季节调整浇水频率,在春秋季大概2 - 3天浇一次水,夏季一天一次,冬季减少浇水。
对于种植鸢尾来说,施肥也很关键。在江西有个种植鸢尾的农户,他说他除了底肥下得足之外,在鸢尾生长期间还会定期施肥。大概半个月施一次稀薄的液肥。他说如果施肥不及时,鸢尾的生长速度就会变慢,而且花朵也会很小。还有在四川的一个园子里,种植的鸢尾到了花期却不开花,经过检查原来是磷肥不足,后来补充了磷肥,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鸢尾就正常开花了。
鸢尾在盆栽的时候,盆土的选择也很重要。在新疆有一些朋友喜欢在盆里种鸢尾。他们发现用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比较好。因为新疆昼夜温差大,这种土壤能保证鸢尾的根系在一个比较好的环境里生长。如果用黏土,到了夏天容易积水,鸢尾就容易烂根。
不同品种的鸢尾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也不一样。像在湖南的一个花园里,种的西伯利亚鸢尾比较少生病虫害。而种的德国鸢尾就容易受到蚜虫的侵害。这个花园的管理者说,发现蚜虫侵害的时候,他采用的是生物防治的方法,养了一些瓢虫,大概10天左右,蚜虫就减少了很多。
在种植鸢尾的过程中,修剪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在江苏的一个植物园里,园艺工人每天都会检查鸢尾的生长情况并进行修剪。他们会及时剪掉残花和枯叶。发现如果残花不剪掉,大概一周左右就会滋生很多病菌,影响鸢尾的健康。而且定期修剪枯叶可以让鸢尾看起来更美观,在半个月内,修剪后的鸢尾和未修剪的鸢尾在株型上就有很明显的变化。
鸢尾在盆栽的时候,浇水的频率和量也很重要。在台湾的一个家庭,他们的阳台种了鸢尾。台湾气候湿润,在春季的时候大概3 - 4天浇一次水。而在干燥季节,一天可能会浇两次水。但要注意的是,不能让盆土积水。
对于创业青年想要种植鸢尾销售或者打造鸢尾观赏基地来说,了解市场需求和成本控制也是关键。在福建有个创业青年想要种植鸢尾来创业。他发现市场需求是喜欢色彩鲜艳、花期长的品种,像黄菖蒲和狭叶鸢尾就比较受欢迎。同时,他也要控制种植成本,比如种子或者种球的价格,种植场地的租赁成本等。
在我们探索鸢尾种植的过程中,会发现有很多有趣的细节。比如不同地区的土壤差异、气候差异都会影响鸢尾的生长,不同品种的鸢尾又有各自的特性。那大家有没有在特殊环境下种植鸢尾的经历呢?或者对鸢尾有什么独特的养护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