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滁河水污染事件告诫干部,装傻好过嘴硬

铸就论趣事 2024-05-31 06:28:44

这段时间,安徽比较出圈,但都是负面新闻。在信息时代,新闻热点虽然历来是热得快也凉得快,但对身处其中的干部来说,无不如临大考。

先是芜湖卖黄金遇五两秤事件,后是铜陵居民楼坍塌事件,再就是滁州滁河水体污染事件……

哪个省份每天不发生点负面新闻呢?唯一可能不同的是,像这么短时间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难免引发群众的“重点”关注。

尤其像这起滁河水体污染事件中,接受采访的领导真可谓语出惊人。某个角度看确实是“实话”,但因于与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上级的要求以及群众的期望格格不入,直接引爆了舆论。

接着就是省委迅速响应,会议定了调子,特别提到“个别干部面对媒体信口开河,造成不良影响”。其后,当地县委书记应声免职。至于祸从口出者,也是先免职,而后处理处分肯定轻不了。

可以说,作为领导干部,你面对组织或领导,在非公开场合,再怎么傲娇,再怎么撒泼打滚摆老资格,再怎么口无遮拦,那毕竟不会造成多大影响,也不会有什么伤筋动骨的严重后果。

而今,面对中央媒体丝毫不注意形象,不顾及可能造成的影响,而不以为然,而推卸责任,而大放厥词,难道不知道群众把态度看得高于一切吗?

这时候,媒体不惯你,群众也不会惯你,组织和上级更不可能惯着你。你是“出名”了,但祸从口出,且威力巨大、破坏性极强,不仅提前结束县委书记的政治生命,而且连省委都出面收拾残局。

进而,被免的县委书记、名誉受损的地方、被误伤的其他干部和遭到进一步割裂的干群关系该找谁说理去?

事件发酵以后,各方神人包括官媒轮番上阵,苦口婆心地手把手地指导领导干部们面对媒体面对大众,如何如何应对如何如何说话。

2011年,武安市发改委马科长面对央视记者的“一问三不知”,此刻也再次被拿出来作为范本。说到底,群众要的是态度,装傻好过嘴硬。

真较起真来,该起事件中,说好的“站好”最后一班岗,怎么还有两个月退休就可以撂挑子了?摆烂了?恐怕没有这样的规定吧。即便隐形规则如此,但也不能说出来,你叫以后的即将退休的同志们作何感想?该如何摆好自己的位置呢?

而在采访中拿茅台打比方,称水质检测“没必要”的一局之长,更是水平太次,令人大跌眼镜。安徽那么多名酒,如古井贡酒如口子窖等等,为啥单拿外省的敏感的茅台作比喻?

是看不起本地酒,还是为了使比喻更能引起共鸣,不得而知。但实在不会打比方,就别打了好不?酒囊饭袋、常喝茅台的帽子已经扣上了,如今是摘也摘不掉。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不是局长低情商,而是记者们的高情商。采访一小时,讲话两小时,记者就挑一两句公众敏感的播出,以满足采访的需要。局长领导们没有笨的,只是掌控不了视频的后期剪辑而已。

不论哪种可能,新形势下,如何面对媒体和舆论,如何做好危机公关,不仅需要相当的斗争精神,也需要足够的斗争本领。很显然,该起事件中,一众领导的表现可谓糟糕透顶,被抓了话把。

再深层次延伸,表面看是不会应对媒体和舆情,本质上则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作祟。不仅智商堪忧,而且情商相当低。既不拿群众的利益当回事,也不拿顶到眼前的媒体话筒当回事。也因此,不严肃处理你还能处理谁?无非是咎由自取罢了。

对这样的领导干部没什么好心疼的,唯一需要担心的是同志们面对媒体和公众恐怕以后很难再说真话了,实在迫不得已也只是照本宣科了。

0 阅读:0

铸就论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