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一个举国同悲的日子。
伟大领袖毛主席溘然长逝,举国上下,无不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就在这个特殊时刻,一份盖着“绝密”字样的电报送到了徐向前元帅手中。
据说,徐帅阅后,一向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他,也控制不住情绪,潸然泪下。
这份电报究竟写了什么?
时间回溯到几十年前,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毛主席不仅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还展现出非凡的远见卓识。
1936年的西安事变就是一个例子。
当时,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将军心怀家国,力主抗日,却屡遭蒋介石拒绝。
最终,他与杨虎城将军发动了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抵御外敌。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事变发生前几个月,毛主席就预感到局势的微妙变化,甚至预见了张学良可能面临的风险。
他曾特意提醒周总理,务必劝阻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回南京,可惜阴差阳错,未能如愿。
后来事变和平解决,张学良执意送蒋介石回南京,最终被软禁长达半个世纪。
毛主席的战略眼光,体现在他识人用人的智慧上。
他慧眼识珠,选择徐向前作为他战略布局中的关键一环,绝非偶然。
徐帅的军事才能和革命经历,早已在毛主席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让我们回到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
为了确保中央红军顺利北上,徐向前率领红四方面军在川西北地区浴血奋战,并提前派人给毛主席送去亲笔信,详细汇报了当地的情况,做好接应准备。
这封信,让毛主席对这位年轻的红军将领刮目相看。
后来,张国焘企图分裂红军,毛主席果断地将红四方面军托付给徐向前,希望他能带领部队坚持正确的方向。
徐向前不负所望,最终率部北上,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
西路军西征的艰苦岁月,更能体现徐帅的军事才能和坚强意志。
当时,西路军孤军深入河西走廊,面临重重困境。
面对马家军的围追堵截,徐向前冷静指挥,率领部队顽强抵抗。
尽管最终西路军损失惨重,但徐向前的指挥才能和不屈精神,赢得了毛主席的高度赞扬。
1976年,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毛主席对未来局势洞若观火。
他深知,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需要一位坚定的领导人和一支强大的军队作为保障。
他选择了华国锋,并寄希望于叶剑英和徐向前两位老帅,共同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团结。
毛主席逝世后,徐向前收到了那份绝密电报:“全国、全军进入一级戒备,保持稳定!” 这短短的一句话,掷地有声,如暮鼓晨钟,振聋发聩。
它不仅是最高指示,更是毛主席对徐帅的最后嘱托。
我们可以想象,徐帅在接到电报的那一刻,内心是何等的波澜起伏。
他知道,自己肩负着国家的重任,必须以钢铁般的意志,维护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
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
毛主席和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他们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