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后,红小将挖开袁崇焕墓,墓中场景让人不解,专家:被骗了

斯子涵聊旅游 2025-02-02 17:27:48

一代名将的陨落,往往意味着一个朝代的终结。十八岁的崇祯皇帝深知这一点。面对敌国的多次入侵,他曾听闻关于袁崇焕将军投靠清军的传言。虽然怀疑过,但崇祯皇帝深思熟虑后认为,若袁崇焕真投靠清军,明朝将难以为继。他坚信,将士之才可以培养,但卖国贼绝不能饶恕。1630年,抗清名将袁崇焕被磔刑处死,头颅传首示众,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家产被抄没。清初蜀中三杰之一的唐甄曾评价:“此三人者,皆良将,国之宝也,不得尽其才而枉陷于死,使当日者有一张居正为之相,则间必不行。”

然而,袁崇焕的名字并未因此而湮没。在金庸的作品中,他被赞誉为一代名将。传说,袁崇焕被处死后,家仆佘氏为了纪念他,偷偷将他的头颅带走,并埋葬在家中的后院。佘氏族人夜以继日地守护着这个坟墓。

直到乾隆皇帝在1782年为袁崇焕平反昭雪,才有人敢公开纪念他。后人陆续为袁崇焕修建了祠庙和墓地。1917年,广东人张伯祯缅怀袁崇焕,专门创建了袁崇焕庙。然而,在1966年的“红小将”相应运动中,袁崇焕的坟墓遭到毫不留情的破坏。听说墓中有一颗金头,搜寻者希望从中得到巨大的财富。考古专家赶到后看到被摧毁的坟墓,也深感惋惜。

然而,这次破坏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原来袁崇焕的头颅并不在墓中。浙东四大史家之一的张岱在《石匮书后集》中记载,袁崇焕被行刑当日,周围的百姓视他为卖国贼,纷纷咬下他的肉。袁崇焕最终只剩下一个头颅,传视九边。然而,历史学家认为,佘氏家仆可能通过这种方式来纪念袁崇焕,而非偷取头颅。

后来,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袁崇焕的墓地得以重新修建。1992年4月5日,清明节,人们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祭拜袁崇焕的墓地。至于袁崇焕的头颅下落,历史至今未有定论。张岱的记载或许只是一种传说,也许是对袁崇焕忠勇精神的一种诗意表达。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