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元1908年生于山东,幼时受私塾教育,后赴纺纱厂、杂货店务工。军阀混战期间,为生计参军,历经冯玉祥、孙传芳部,兵败被俘后投诚红军,任野战医院文书,参加长征及抗战、解放战争,后任中南军区秘书长、粤川省委书记。
一、在无意之中,踏上了参军之路。
刘兴元1908年10月10日生于山东莒南县朱芦乡刘家东山一中等农户家。时处晚清,清政府变法失利,国力衰微,外国工商业入侵,国内反帝反封建运动高涨。
刘兴元幼时丧父,但母亲重视其学业,6岁入私塾,11岁上小学。17岁时家道中落破产,无奈辍学。后赴青岛,先在纺纱厂后转杂货店当学徒,梦想做账房先生,终因军阀混战杂货店倒闭而破灭。
1928年底,军阀混战,征兵频繁。20岁的刘兴元为求生,考入冯玉祥部学兵团,后凭文笔转至孙传芳部47师旅部任文书,此经历奠定其军旅生涯基础。
1931年5月,孙传芳第47师在第二次“围剿”中央苏区时被红军击败,刘兴元被俘后决定投身红军,任第4医院文书。他工作认真,体会到红军独特之处,9月加入共青团,12月转为中共党员。
刘兴元在红军任多职,如医院秘书、文印科长等文职。他渴望上阵杀敌,后参战反“围剿”及长征。途中负责后勤,领运输队克艰完任,乐观坚定鼓舞同志。
1936年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标志长征结束,两军卫生部合并。刘兴元先任卫生部总务处长,后转任组织科长,并于1937年进入陕北抗日红军大学深造。
二、该个体在多次战斗中均表现出色,凭借卓越的能力与勇气,不断立下显赫战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与认可。
抗战全面爆发后,刘兴元续任八路军卫生部政治处副主任至主任。后因战事紧急,他转任115师工兵营及教导大队政委,参战汾离公路、同蒲路战斗,后建鲁南抗日政权,指挥赣榆城、临沂战役。
新四军改组时,刘兴元任独立旅政治部主任等职,有效抵御顽固派。1941年9月,梁兴初、刘兴元率三团,经周密部署,攻克韩德勤占领的陈道口,缴获装备,获新四军首长表彰。
抗战胜利后,他率部赴东北参与解放事务,任东北民主联军及野战军政委,参加辽沈等战役。后南下解放安阳,歼敌五千,迫降三万。再入伏牛山清匪,解放川东多县,为解放事业作贡献。
东北解放后,刘兴元南下解放两广及海南岛。后留任广州军区副政委,升任政委,与四野的黄永胜搭档,并结为亲家。
三、担任地方最高领导职务,即成为该地区的“一把手”,负责全面管理和决策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刘兴元历任中南军区党委秘书长、干部部副部长及部长。1955年调广州军区任副政委,获开国中将军衔。数年后升任第二政委,全面主持军区政治工作。
1970年,他在广东省三大会上恢复省委会并当选第一书记,重视农业生产。在中南军区,他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注重培养选拔干部,领导班子因此年轻且朝气。
九一三事件后,刘兴元主动向中央自检,以诚恳行动获毛主席信任,并安然度过动荡岁月。作为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他凭丰富经验和智慧,成功应对复杂局面,为广东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1972年3月后,刘兴元调任四川,任省委第一书记、革委会主任及成都军区第一政委、司令员。他深入基层调研,解决群众问题,推动经济发展,使四川逐渐稳定并焕发新生机。
刘兴元任成都军区第一政委和司令员时,重视战备训练,保持军事工作良好。在川坚持群众路线,获毛主席肯定。其领导能力获认可,被誉为“好书记”,还曾任军政大学等政委。
四、员工若有意离职,应主动提出请辞申请,以确保工作交接顺利进行,维护公司与员工双方的权益。
1978年,刘兴元因年迈、劳累过度及心脏病频发,致信中央军委请辞。11月,其军事学院政委职务被免。免职后,他接受了政治审查。1984年,中央批准其离休,享受大军区副职待遇。
他对古诗文兴趣浓厚,常书写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刘禹锡的《陋室铭》等名篇。刘兴元常应邀写回忆录,如《学习萧华同志的优良作风》,讴歌革命,回忆战友深情。
1990年8月14日,刘兴元将军在北京逝世,终年82岁。他一生无私奉献,成就辉煌,无怨无悔。
他获罗荣桓赞誉,称其用生命投入政工。虽任大军区正职近20年,但最终以副职待遇退休。
张国华逝世后,接替其军区政委职务的人选是谁?这一问题引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