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初春,在推翻清政府两年后成立的中华民国,举行了开国后的第一次议会选举。在宋教仁的大力宣传和积极组织下,国民党在选举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宋教仁也因此声名鹊起,迎来了人生的巅峰。
3月20日晚上,宋教仁以国民党党首的身份准备乘坐火车从上海前往北京,按照欧洲“内阁制”惯例组织内阁。当时,党内的同志黄兴和廖仲恺为他送行。他在月台向同志们挥手告别。正当他准备上车的时候,只听到三声枪响,宋教仁立即倒在了血泊之中,众人火速将他送往医院,但由于伤势太重,而且子弹有毒,一代革命英雄宋教仁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享年31岁,可谓英年早逝啊!
关于刺杀宋教仁幕后的凶手,究竟是谁,历来有很多不同的说法,至今还存在着许多让人无法捉摸的谜点。
这起案件当时引起了举国上下的关注,尽管找到了凶手。但凶手实际上是袁世凯身边的人,并且在暗杀后立即躲藏了起来。甚至发现了几封秘密协商的信件,但在开庭审判前,凶手居然意外死亡了。因为没有他的支持,民主进程已经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也无法对抗列强。
很多人认为幕后的凶手是袁世凯,因为民主的最后受益者还是他。他没有对手,也没有军事权力的纠纷。毕竟,没有领导人,对党的支持就会大大减少。此外,嫌疑人离奇的死亡和在开庭审判前死亡的凶手都令人怀疑。
有的人说陈其美是暗杀的策划者。由于宋教仁在党内的知名度越来越高,陈其美作为国民党的元老,不仅声望下降,还多次因政治不和而在公开场合与宋教仁对峙。最重要的是,此时宋教仁的声望太高了,已经成为国民党的核心,超过了孙中山,杀了宋教仁,他在国民党的地位也会上升,有助于孙中山稳固党内核心地位。
甚至有的人说幕后的指使者是孙中山。因为宋教仁与孙中山确实有过许多矛盾。有人说,宋教仁是国民党最早的建立者,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他当时主张把孙中山的同盟会改成国民党,他和孙中山的主张完全不一样,为了各自的利益,他们之间发生矛盾在所难免。但是这种说法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因为当时的孙中山已经辞去了总统的职务,到国外去了。
宋教仁的死可以说将民主进程推迟了许多年。自幼经历过私塾教育,家庭条件优越,他很小就接触到了成熟的思想。他也是同伴中发起反清活动的第一人,一直致力于在民主道路上做出更深刻的努力。他的思想和能力,以及他自己的吸引力都很高。有了他,我们的民主进程将向前推进很长一段时间,未来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
只可惜在民国时期,这一切都在刺杀中结束了,宋教仁的死至今还存在着很大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