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一年赚300亿,却拒用新疆棉,外交部回应:新疆棉不容抹黑

云深雾隐处 2024-12-03 17:09:59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和文末!

前言

优衣库,凭借“高性价比”策略在中国市场迅速崛起,一年销售额就能达到300亿,不过如今的它却似乎迷失了方向,深陷泥潭。

11月29日,优衣库的创始人柳井正,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直接明确表示,优衣库“不使用新疆棉”,虽然在中国的门店远比在日本多。

此言论一出,也是网络上引起很大的反响。

事情经过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新疆长绒棉以其优良的品质享誉世界,但优良品质的背后,也意味着更高的成本。

在快时尚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优衣库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品牌的双重挤压,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

为了维持其“高性价比”的品牌定位,寻求更低廉的原材料成为必然选择。于是,放弃新疆棉,转向成本更低的替代品,似乎成了一个“理性”的选择。

但这样的“理智”却没考虑到中国市场的独特之处。新疆棉事件并非简单的商业问题,其背后牵扯着复杂的政治因素和民族情感。

优衣库的选择,被中国消费者解读为对西方政治压力的屈服,对中国市场的漠视,甚至是对中国国家利益的挑战。

这种说法在社交平台上快速传开,引来不少人的反对声浪。优衣库的品牌形象一落千丈,曾经积累的良好口碑也荡然无存。

优衣库的增长乏力也是其商业策略失误的体现。尽管其在中国门店网络庞大,营收颇为可观,然而增长速度却显著放缓,净闭店现象亦有出现。

这与国内诸多不知名品牌的兴起、大众消费欲望的减弱以及竞争的愈发激烈等情况息息相关。优衣库曾经赖以成功的“基本款”策略,在如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面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在中美之间“走钢丝”

新疆棉事件,是中美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博弈的缩影。优衣库在这一事件中的立场,显得尤为微妙。柳井正声称其不使用新疆棉是为了保持“中立”,但这在大多数中国消费者看来,却是一种掩耳盗铃的自欺欺人。

在西方国家不断炒作“强迫劳动”等议题的背景下,优衣库的选择,无疑是在迎合西方国家的政治立场,向其施压低头。这种所谓的“中立”说法,不但没安抚住消费者的怒气,还让他们的不满更加升级了。

关于“强制劳动”的指责,实际上并没有可靠的事实支撑,新疆的棉花生产早已实现高度机械化,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强迫劳动”,某些西方国家拿新疆棉花做文章,明显的政治目的很明显。

优衣库作为一家跨国企业,本应保持商业中立,不应卷入政治漩涡。柳井正的言论致使其沦为热议焦点。中国外交部和官方媒体的回应,也进一步加剧了优衣库面临的舆论压力。

新疆棉花品质卓绝,举世公认。我们期待企业不受外界因素影响,自主作出明智的商业选择。这种表态,既是对优衣库的敲打,也是对其他跨国企业的警示。在中国,那些试图向西方政治压力低头的人,得承担后果。

公众情绪的爆发

柳井正或许没有预料到,一句“不使用新疆棉”会引发如此强烈的公众反弹,很多人在社交媒体上喊话“优衣库滚出中国”,好多消费者都说要抵制它家的衣服。

以前很多人挤在优衣库的店里,现在却冷清多了。一些电商平台也下架了优衣库的商品,使其销售渠道进一步受阻。

这种公众情绪的爆发,并非仅仅是对优衣库商业决策的抗议,更是民族情感的集中体现。新疆棉事件,刺痛了中国消费者的民族自尊心,也触动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部分消费者在拒绝购买优衣库一事上颇为犹豫。他们担忧大规模的抵制会影响优衣库在中国的就业状况,从而加重国内的就业压力。

毕竟,优衣库在中国拥有大量的门店和员工,其退出中国市场,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就业损失。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但也反映出公众情绪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持续的抵制浪潮,可能会导致其市场份额大幅萎缩,甚至被迫退出中国市场。曾经的辉煌,如今已成昨日黄花。

要扭转颓势,优衣库需要做的不仅仅是道歉或澄清,更需要重新审视其商业策略和品牌定位。要正视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尊重中国消费者的情感,避免再次触碰政治红线。

努力进行产品创新与品牌打造,方可提升产品竞争力,增强品牌吸引力。在白牌崛起和快时尚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优衣库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结语

优衣库在中国市场遭遇挫折,这一情形无疑给其他跨国公司敲响了警钟。在全球化时代,企业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也需要兼顾政治风险和文化差异。

在中国做生意的秘诀,就是得懂得尊重当地文化,抓住消费者的心。企业于追逐盈利之际,亦须兼顾社会责任。

文章信源:

生活帮---2024.11.29:《日本品牌优衣库创始人 柳井正明确表示不用新疆棉 中国门店数量甚至超过日本 目前其官方账号已开评论精选》

西宁晚报---2024.11.30:《“优衣库不使用新疆棉”,外交部表态》

科创板日报---2024.11.30:《优衣库不使用新疆棉?品牌大中华地区营收增速不振》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