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春秋172:吊钟花|名字带来的悲喜剧

花木花木 2025-03-07 05:19:50

2019年3月中旬,我在日本东京赤坂旅游时,在街头的绿地拍摄到了吊钟花。

我是在2018年阅读叶灵凤的《香港方物志·珍藏版》时,知道这种植物的。书中有篇文章叫《吊钟——香港的新年花》,说吊钟花是香港人过农历新年必备的时花,香港的山上虽有这种花,但因受香港的法令保护不能采,人们只能偷斩,这样大量的供应就只能靠内地了。

书中对这种花描写得很详细,说吊钟花多数是粉红色,仅有少数是白色的。开起来一朵一朵的恰如小钟,每一只仅有半英寸高,一丛一丛地吊着。人们通常在农历送灶以后从年宵市场上买回来,插在瓶里。它便一批一批地开起花来,几乎一直可以开到正月底。

我很想见识这种花,可知道它长在香港的山上,就觉得它的南国的植物,北方不易见到,只能等去南方时再说了。没想到来日本旅游竟然见到了它。

刚见时,以为是之前见过的钓钟柳,因为它们的花非常像。可我记得钓钟柳是草本,而眼前的是木本,于是用手机软件辨识,原来就是我想见识的吊钟花。

钓钟柳

吊钟花

赤坂街头的吊钟花都是小灌木。因为它也能长成树,所以我觉得它们都栽种的时间不长。它们虽然只有一米多高,但花开得不少,顶梢上都是花儿。它的开花方式很有特点,枝头的顶点同时长出多个细枝,每个细枝的顶点再四下开花,吊挂起它那小钟一样的花。我看不到它的花萼,感觉钟形花底部那些红色的突起就是它的萼,花的外卷部分则是白色的,两者之间有粉色的过渡区和红色的脉。花的红色部分非常亮艳,白色部分非常洁净,有点儿像圣诞老人的帽子,很喜庆。这大概也是人们把它作为年花的原因吧。

《中国植物志》收载吊钟花Enkianthus quinqueflorus时说,“吊钟花”的名字出自《广东肇庆府志》(《香港方物志·珍藏版》也提到了《广东肇庆府志》的记载),《植物名实图考》称它为“铃儿花”,广东称它为“白鸡烂树”,四川石柱称它为“山连召”。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生于海拔600-2 400米的山坡灌丛中。越南亦有分布。为一美丽的观赏花卉,在广州花市享有盛誉。

道光《肇庆府志》卷三记载:“吊钟花,出顶湖山。木本,花红白色,形如钟,皆下垂,无仰口者。簇生叶下。每簇九花。岭南处处有之,惟顶湖山所产,每簇十二花。此花并木折下,能耐久,腊尽多卖于街,士人市以度岁,取其置瓶中,不萎也。”同治年间游历广东的张心泰在《粤游小志》中记载:“每届年暮,广州城内双门底,卖吊钟花与水仙花成市。”

看来,此花自清代就已是年花,且越来越被人喜欢。南兆旭的《深圳自然笔记》(2022年出版)记载了它在广东受欢迎的情况:“金钟一响,黄金万两”,说它象征着财运滚滚,商家自然要买;而吊钟花的花朵都是生长在枝头顶上的,这样就有科举高中的含义,希望孩子们金榜题名的也会买。

书中还提到,需求旺盛,造成深圳的野生吊钟花被大量采伐而近乎绝迹。近年来,人们忽然认为吊钟花与“吊终”同音,大不吉利,新年花市里就难以见到它的踪影了。没了利益驱使,盗采也相应减少,吊钟花再现生机,深圳山岭的僻静处又能见到它们的身影了。看来,植物不被人类喜欢,也未必是坏事。

其实以前“钟”是好词,可后来进入了“送礼三不送”的范围,就成坏词了。原因是“送钟”与“送终”谐音,这样也就牵连了“吊钟”,因为“吊”有“凭吊”的意思,“吊钟”(吊终)自然就不是好词了。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