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来说,人马座A空洞的发现为我们展现了宇宙的奇异之美,并告诉我们宇宙并非均匀分布,而是充满了复杂的结构。
有没有想过我们穿戴的黄金究竟是从哪里来的?黄金作为一种电型的重元素,要揭开它的起源,我们则需要了解恒星的演化过程。我们知道恒星之所以能够发光发热,是通过内部的核聚变将轻元素转化为重元素。像太阳这样的恒星会在大约一百亿年中稳定的燃烧轻元素,之后轻元素介入到碳的聚变中。当核心完全由碳构成时,核心将无法提供更高的聚变调节,于是核聚变会停止,从而打破内部引力平衡,最终使整个恒星瓦解,并将剩下的物质抛散到太空。而对于质量较大的恒星来说,由于核心的温度和压力更大,这类恒星的核聚变可以进行更高的聚变反应,它能够生成碳、氧、铁等元素,并直到形成铁石才会停止。那么,有些人或许有所疑问,为何恒星聚变到铁石就会停止?由于铁是一个特殊的导电元素,它不是发射能量,而是吸收能量,因此当铁充满恒星的核心时,核心无法在继续聚变产生能量,于是恒星崩塌开始迅速向内收缩。当核心收缩到机械时,外层物质会猛烈地撞击核心并反弹,最终爆发一场壮观的天文事件,也就是超新星爆发。超新星爆炸所释放的能量,即使在一瞬间释放的能量就能达到太阳一生释放的综合。在如此高温的瞬间,将能够生成出更重的元素,如我们所穿戴的金银等贵金属物质。然后,这些新形成了重元素会在几秒钟内被抛射到新技空间,并在漫长的岁月中随着新云重建形成新星和其他天体。而我们地球上的黄金便是上一代恒星爆炸之后所遗留下的产物,在大约四十六亿年前,同其他重元素聚集形成了我们的地球。可以说,黄金不仅是一种珍贵的技术,还承载了宇宙的历史,每一颗金粒,每一款金饰都能追溯于数十亿年前恒星的诞生。 在宇宙中,光速是物体运动速度的极限,没有任何物体可以超越它。一秒钟就可以传播三十万千米,相当于围绕地球七点五圈。在我们看来光速是如此之快,但其实当光速进入到广阔的宇宙尺度后,却显得极为缓慢。以我们每天接触到的太阳为例,太阳距离地球约1.5亿千米,也就是说阳光从太阳表面散发需要八分二十秒才能抵达地球;而对于最远的新星海王星,太阳光的旅程则需要四小时零九分;如果是抵达奥尔特云边缘,更是需要一年之久。要知道这仅仅是太阳系的范围,但我们将目光放到太阳系之外,光速的缓慢实际更为明显。天空中最亮的恒星天狼星距离我们达到了8.6光年,这意味着光芒从表面出发至少需要8.6年才能到达地球。如果我们将目光放到整个银河系中,甚至可以用慢如蜗牛来形容,因为银河系之境就达到了16万光年左右。换句话说,光要想穿梭银河系内一趟都需要漫长的16万年。如果是遥远的新星,更是动辄几百万年乃至上亿年的时间。根据目前的观测,认为我们宇宙的可观测之今约为931光年,这一意味着即使移输光从宇宙诞生出发,也仅穿越了可观测宇宙至今的15%。这进一步凸显了光速在宇宙尺度下的无力感,而我们要想在宇宙中旅行,即使是光速也无法实现。而且,根据安因斯坦的相对论,任何有静止质量的物体是不可能达到光速的,因为它会随著质量增大效应而无限增大,除非抛开速度概念,如重动取速理论,但这两种理论目前今天又在设想之中,人类对它还一无所知。从以上可以看出,光速在宇宙中是何等之缓慢,而宇宙的尺度又是多么的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