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过中就欺负东南亚,美突施3521%关税,马来西亚抱紧中国大腿

狂人鉴史 2025-04-23 16:18:37

文|狂人鉴史

前言

特朗普眼看着对中国的一系列打压都没奏效,于是又挥出关税“大棒”,对着东南亚小国就是一顿乱锤,导致东南亚经济“震感”强烈。

据《联合早报》报道,4月21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柬埔寨个别企业税率高达3521%,相当于1美元的太阳能板,要交35美元关税。除此之外,越南企业最高395.9%,泰国375.2%,马来西亚34.4%(叠加10%基准关税后达44.4%)。

如此高额的关税,无疑给东南亚的相关企业带来了灭顶之灾,让它们集体陷入困境。

但其实,美国此次加征关税,看似是针对东南亚四国,实则剑指中国光伏产业。

变相来说,也是在倒逼这些东南亚国家抓紧站队,是服从?还是反抗?

马来西亚祭出“王炸”,抱紧中国大腿

美国这一不负责任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径,打破了原有的市场平衡,使得全球太阳能产业供应链陷入混乱。东南亚国家作为直接受害者,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经济战略,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和合作方向。

而在这场风波中,马来西亚的一系列动作格外引人注目,它又是如何应对美国的关税大棒,打出令世界瞩目的“王炸”呢?

面对美国挥舞的关税大棒,马来西亚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迅速做出反应,打出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王炸”组合拳,积极与中国加强合作。

美国关税落地不到24小时,马来西亚就宣布,中马互免签证延长至2030年,中国游客可停留90天。

这一政策效果立竿见影,2025年才过4个月,就有100万中国游客涌入马来西亚,消费金额高达117亿人民币,人均消费1.17万,远超其他旅游热门目的地。

中国游客的到来,不仅带动了马来西亚旅游业的繁荣,也为当地酒店、餐饮、购物等相关行业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成为马来西亚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除了在旅游领域发力,马来西亚还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计划将铁路修到中国。

据《联合早报》报道,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表示,加强与中国港口的连结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马来西亚的目标是先联通泰国铁路网,再一路北上接通中国。这一计划一旦实现,货物从巴生港上岸,短短7天就能运抵重庆,运输时间大幅缩短。

从地图上看,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通道,长期以来,各国货物运输对其依赖程度极高。

但马六甲海峡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如海盗活动频繁、航道拥堵等,严重影响货物运输的安全与效率。马来西亚铁路直通中国的计划,将开辟一条全新的物流通道,货物无需再绕道马六甲海峡,可直接通过铁路运往中国,这大大降低了运输风险,提高了物流效率。

新加坡陷入危机

马来西亚一系列拥抱中国的举措,让新加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焦虑主要体现在两个关键方面:港口地位的动摇,和美军基地战略价值的降低。

在港口吞吐量方面,新加坡港一直以来都是东南亚地区的佼佼者,目前以3720万TEU的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二。

但马来西亚的巴生港也不容小觑,以1650万TEU的吞吐量位列世界第11。如果马来西亚铁路直通中国计划成功推进后,巴生港的发展潜力被进一步激发。一旦铁路连通,货物从巴生港上岸后可直接通过铁路运往中国,这将吸引更多的货物选择在巴生港装卸,从而直接分流新加坡港的转口贸易。

从实际运营数据来看,近年来巴生港的吞吐量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而新加坡港的增长速度则相对放缓。这一升一降的背后,反映出两个港口,在区域物流格局中的地位,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马来西亚拥有广阔的土地,能够建设大量的仓库,为货物的存储和转运提供了便利条件。相比之下,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连集装箱堆场的空间都日益紧张,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加坡港的进一步发展。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军基地战略价值打折,新加坡地缘政治地位动摇。

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对于美国在东南亚的战略布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它是美国在该地区的“心脏”。

美国通过在樟宜海军基地部署军事力量,能够有效监控马六甲海峡这一重要的海上通道,进而掌控亚太地区的海上运输命脉,对地区局势施加影响。

然而马来西亚铁路通华计划一旦实现,中国货物可以绕开马六甲海峡,直接通过铁路运往中国。这将使马六甲海峡的战略重要性相对下降,而依赖马六甲海峡战略地位的樟宜海军基地的战略价值,也将大打折扣。

美国原本通过樟宜海军基地,对中国实施的海上围堵策略将难以奏效,其在东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影响力也将随之削弱。

新加坡在地区事务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与美国的军事合作,以及樟宜海军基地的战略价值。随着美军基地战略价值的降低,新加坡在地区地缘政治中的地位,也将变得岌岌可危。

东南亚集体反思,“去美国化”趋势渐显

美国此次加征关税的行为,引发了东南亚国家的集体反思,“去美国化”趋势逐渐显现。

在这场关税风波中,柬埔寨、泰国、越南等国纷纷表明态度。据《今日高棉》报道,4月21日,柬首相玛奈直接表态,力挺柬中关系,重申柬埔寨政府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强调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

泰国总理佩通坦也毫不含糊,据多家泰媒报道,4月22日,她硬气表态,泰国不会像其他小国家那样牺牲一切来迎合美国。

越南总理范明政同样在4月22日要求谈判代表,“不能损害其他市场利益”。这些表态并非偶然,而是东南亚国家在面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行径时的理性抉择。

从数据层面来看,2024年东盟对华出口占比已远超对美出口。

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与东盟进出口总额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东盟对华出口在其总出口中的占比持续上升,而对美出口占比则相对下降。

这一数据变化直观地反映出,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中国市场对于东盟国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完善的产业体系以及稳定的经济增长态势,为东盟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相比之下,美国市场则充满了不确定性。

美国频繁调整贸易政策,加征关税等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时有发生,使得东盟国家在与美国的贸易中面临诸多风险。美国国内经济形势的波动,也会对其进口需求产生影响,进一步增加了东盟国家对美出口的不稳定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东南亚国家加速“去单一市场依赖”,寻求与中国更紧密合作,成为了必然趋势。

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为东南亚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中老铁路的建成通车,不仅加强了中国与老挝之间的互联互通,也为整个东南亚地区的铁路建设和区域合作树立了典范。

中国对东盟国家的投资涉及多个领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美国此次对东南亚四国太阳能产品加征高额关税,美国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行径,不仅未能达到其预期目的,反而使自身陷入困境。

东南亚国家的“去美国化”趋势,和与中国加强合作的行动,表明国际合作应建立在平等、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而不是通过单方面的关税壁垒,和贸易限制来实现自身利益。

信息来源丨《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高棉》《泰国星暹》

0 阅读:518

狂人鉴史

简介:卢柳依说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