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养老金迎来大变局!2025年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了20元,但城乡居民人均240元与退休职工3600元的差距依旧悬殊,两者相差超15倍。

对此,不少专家纷纷公开呼吁:“多给农民涨养老金!”这个建议到底有没有戏?深层次矛盾怎么破?
仔细看数据就明白症结所在。职工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组成,光是基础养老金,基本上就能达到1000元——这是按工龄、缴费基数等实打实算出来的。
而农民养老金就两样:全国统一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积累,前者最低标准才涨到143元,后者大部分人存的钱只够每月拿几十块。北京上海的退休职工每月平均超5000元,甚至比农民一年的养老金还多。
相信很多人都算过一笔账:如果保持现在调整节奏,那么未来退休职工和农民所能领到的养老金差距只会越拉越大。职工养老金每年普涨100多块(3%幅度),靠的是全面调整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和过渡性养老金;而农民只能涨基础养老金部分,今年全国最低标准加20块,但很多省份实际发放仍然卡在150元以下。

举个真实例子:河南农民老张今年67岁,每月领153元养老金,当地职工李阿姨62岁退休,现在每月拿2860元——前者连后者零头都够不上。
更残酷的现实是双轨制调整规则。职工养老金连续20年普涨有两大支撑:一是社保基金池的缴费收入(延迟退休后缴费人数增加),二是财政补贴力度持续加大。
但城乡居民养老金全靠财政输血,今年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到143元,看起来涨了16%,可基数实在太低,绝对数只加了20元。就算按这个速度涨五年,到2030年农民基础养老金也只能到243元,而职工养老金预计突破人均4000元——差距反而扩大到16倍。
深层矛盾在制度设计。农民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但99%的人选最低缴费档次(每年200元),缴15年个人账户总共才3000元,每月只能领21.5元(3000÷139)。反观职工养老保险,按最低基数每月缴796元(个人+单位),30年工龄退休就能拿2300元左右。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因视同缴费政策,实际替代率更高,这才是导致几十倍差距的核心。
因此广大农民仍面临养老金不够养老的难题,目前需要有三大突破:

财政每年多掏钱:今早把农民的基础养老金从143元提到500元,而这需要中央财政多出4288亿/年(按1.6亿参保人算)
强制提高缴费档次:现在80%农民选最低档,必须引导按年收入5%-8%缴费
建立农民养老金调整公式:参照职工模式,与物价、工资增长率挂钩
当然现实困难不少。按2024年中央财政社保支出预算,职工养老保险补贴就达1.2万亿,要再给农民多补4000亿压力巨大。但农民养老金的战略价值不容忽视——全国有1.6亿人月领不足200元,如果全部提到500元,直接释放的消费潜力高达5760亿/年,相当于多出3个"618购物节"的购买力。
政策的曙光已经显现:浙江从2023年开始试点"农民缴费补贴翻倍",选择年缴5000元档次的农户,政府直接补1000元;江苏对连续缴费超20年的农民,每月基础养老金额外加发50元。这些地方经验证明,通过阶梯式补贴和长效激励机制,完全可能破解"不愿多缴、无法多缴"的死结。
养老金差距本质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缩影。当北京退休教授每月领着8300元养老金逛公园时,河南农村老人正为153元能否买到30斤大米发愁。郭树清的呼吁不是讨好式的福利派送,而是发展成果共享的必经之路——毕竟,谁也不能否认,今天城市职工的高养老金里,凝结着当年工农剪刀差的积累。
信源: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城乡居保的养老金如何计算?》
https://rsj.sh.gov.cn/tyldycx_17560/20210803/t0035_1401313.html
人民网
《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5718419496892842&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