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的诗引起人们对枫叶的兴趣。深秋,人们常去深山老林寻找漫山红遍的感觉。据传,全国看万山红遍的赏枫胜地有4个,即北京的香山、南京的栖霞山、苏州的天平山、长沙岳麓山。
扬州市邗江区政协之友联谊会摄影兴趣小组一、二组组长牵头,组织成员去苏州赏枫,感受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视觉效果,用镜头记录枫叶红于二月花的光影。
据介绍,苏州天平山的枫叶不仅五彩缤纷,更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万历年间,范仲淹后人在天平山上栽种培植了数百棵枫树的幼苗。时至今日,历经400多年的风霜和阳光,小小的幼苗早就已经成长为参天大树。到了深秋时节,枫叶变得多姿多彩,黄色、红色、橙色,还有一些绿色的,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在蓝天白云之下,在湖水的倒映之中,五彩缤纷,组成一幅绝美的画卷,成为天平山最吸引人的景色。
导游说,天平山并不高,最高处只有221米,但山势险峻、异石林立,别有一番奇秀之美。大明朝的宰相王鏊有诗曰“吴山第一称天平,宋家第一称文正”,唐伯虎也赞其“天平之山何其高,岩岩突兀凌青霄”。
天平山胜景有四,一为红枫,有古枫林、旃枫谷;二为奇石嶙峋,危耸峭峻,宛如大臣上朝用的笏板,层层叠叠,林立其上,故有“万笏朝天”之称。著名的有一线天、飞来石、卓笔峰等;三为清泉,尤以白云泉著名,该泉从山石裂缝中之水汇聚成泉。四为圣迹,有白居易、范仲淹、乾隆、江南四大才子等历史名人的遗迹和天平山庄等古建筑群,代表性的有白云古刹、高义园、范公祠等。
笔者一行到苏州天平山景区已是中午时分,游人不多,大概是还不到观枫最佳时段吧?
天平山公园售票处是江南水乡风格的房屋群,入口处有“十一届苏州“天平”红枫季 枫桦正茂 2024”字样的海报。这大概是天平山公园为扩大影响、推介景区而作的活动吧。
进入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天平红枫甲天下的景观。可惜,今年晚秋气温高,此刻,枫叶还以青绿为主,缺少万山红遍的场景,仅有少部分枫叶变紅。
穿过天平红枫甲天下景点,过“先忧后乐”牌坊,就进入古枫林。
古枫林在北临范文公祠,东靠放生池,西依紫藤长廊的地带,这些经历400余年风霜的古枫香树,高约20多米,胸径近1米,冠幅达10多米,需三人合抱。这400多岁的古老枫树是范仲淹17世孙范允临从福建移来的。
从古枫林景观向北,经过范文正公祠、范仲淹纪念馆、三太师祠、碑廊、御碑楠亭,到白云古刹。
白云古刹是唐宝历二年(826年)僧人永安修建,初名白云庵,以白云泉得名。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赐额“功德禅院”,成为范氏功德香火院,又称天平寺。如今的白云古刹寺,为晚清重建,内种有高大的古银杏树。
再从白云古刹向北,沿着蜿蜒曲折的石路,一路攀登而上,只见树木葱葱郁郁,空气中带着一股草木清新的气息,碧水映照,景色宜人,令人心旷神怡。
在半山腰有景观“一线天”。两大巨石中有一狭窄的上山之道,只容一人通过,称为龙门“一线天”,通道不长,约10余米。由于天平山的奇石很多,故形成了一线天的奇特构造。
继续攀登,经过一段比较陡峭的山路,那里有一望枫台,在台上极目远眺,可见山下层林叠翠,点点红叶,将山体整合成了一幅油画。
再向上,有飞来石景观,只见一巨石突兀地耸立在豋山道边,引来游客拍照打卡。
继续向上,由于山路崎岖,台阶由乱石铺成,凸凹不平。加之,路边没有了扶栏,攀登不易,故而,从飞来石处折返的游客居多,尤其是中老年游客放弃登峰,未能领略山顶旖旎风光。
拾级而下,返程途经天平山庄、高义园、到十景塘。十景塘为明末范允临开凿,池上架桥,红栏曲折,四周有来燕榭、翻经台等古迹。池边枫树和蓝天白云在水中的倒影,融为一体,美不胜收,是摄影好去处。
《清嘉录》中有这样的记载:“郡西天平山为诸山枫林最胜处,冒霜叶赤,颜色鲜明,夕阳在山,纵目一望,仿佛珊瑚灼海。”色彩斑斓的枫叶相互交错,宛如一幅绝美的画面。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仿佛片片枫叶都自带柔光。一阵秋风吹过,还会有枫叶落入湖水中,激起一圈一圈的涟漪,不知惊艳了谁的时光。
此图为李光云先生去年拍摄
光云先生介绍,他去年11月底来过天平山看枫叶,那时是最佳观赏期,枫叶绝大多数呈现红色,眺望天平山,犹如万丈红霞一般,视觉效果十分震撼。
本次观赏天平枫叶,虽未见“万丈红霞”,但五彩斑斓的调色板还是大饱眼福的。
(2024.10.29于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