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第一海港”,洋口港!全靠如东自己投资建成!

沈逸尘啊 2025-03-30 14:00:49

【前言】

现在的南通,沿海知名的港口有很多,有以海鲜知名的吕四港,也有以航运知名的通州湾。但其实南通人的心目中,一直有一个“第一海港”的位置,那就是开发最早的洋口港。

洋口港,位于如东的东北角,除了有深水港之外,还建设了一个人工岛,也就是太阳沙岛,建设有两座黄海大桥,承载了国内最大的LNG项目。

古长江入海口

廿年漫长等待

海子牛不言败

功过后人评论

【1、古长江入海口】

1980年4月,南京大学的教授王颖,带领着团队在江苏沿海普查中发现,如东洋口港水道正是3万年之前,古长江的入海口。这个消息在当时引发了热议,也彻底转动了如东,这个海滨小县城未来数十年的命运齿轮。

当时为什么会有这个结论?因为从勘察的数据来看,在距离海岸线10千米左右的地方,洋口港水道的深度超过了17米,直通太平洋潮汐通道,足以承载和航行超过30万吨级的货轮,是天然的深水港,对于整个南通来说,也是唯一的深水港。

在之前的一段时间,学术界一度认为江苏的千里海岸线,是没有深水港的条件的。但洋口港的发现颠覆了这一结论,洋口港日后也成为了江苏省,长江口以北的,唯一可以停靠30万吨级货轮的深水港。

从此,古长江入海口,也就成为了洋口港一张新的名片,如东人也为洋口港的发展与腾飞付出了超过40年的心血。

【2、廿年漫长等待】

1992年10月,从秦皇岛到天津的列车上,一直在播放着一则寻人启事。这是在找谁?原来是如东人为了洋口港的开发计划,特意到天津去寻找当时的港口设计大师,顾民权,可谁曾想扑了空,顾大师出差在外。

坚韧的如东人没有放弃,他们想尽一切办法登上了顾大师回城的火车,终于在火车抵达天津之前见到了顾大师。这份执着让顾民权非常感动,他应邀来到了如东,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勘察之后,选定了一片可以构建人工岛的沙洲,这就是后来的太阳沙岛。

方案制定之后到最终的开工,中间又等了10年,加上之前等待的10年,二十多年的等待是为何?原来洋口港的深水港距离岸边超过10千米,中间的沙洲建岛方案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虽然有顾大师的既定方案,依然是争议不断。

直到2002年,如东的一位女性领导,在进修时遇到了研究室的孙月平教授,在她的邀请之下,孙教授带领团队来到如东,经过详细考察之后,形成了《洋口港开发建设与江苏“江海战略”研究》的成果,这才让洋口港真正进入了省里的视野。

于是,次年,在经历了20多年的漫长等待之后,洋口港迎来了突破性的进展。

【3、海子牛不言败】

2003年11月18日,洋口港打下了第一根桩,开始了第一块滩涂的围建。但当时的建设条件是极为艰苦的,首先拿到30平方千米的使用证就是非常困难,当时的合作方保华集团,要求3个月必须拿到,为了这个证,让很多人白发都熬出来了。

然后就是建设本身了,直到今天依然有一些“传说”,说当时的滩涂建岛初期很不顺利,填海的材料很难聚集成形,后来还是请了高人出山,才解决了这些问题,最终让工程顺利进行了下去。

最重要的就是建设资金了。按照设想,除了建设一座岛屿之外,还要建设一条10千米的跨海大桥,这些基础设施谁来投资?当时的洋口港,其实并不被看好,为此南通市里是没有任何资金的支持的,所有的费用,均需要如东自行来解决。为此,如东只有举全县之力,倾其所有,甚至在发不出工资的情况下,依然保障了港口的建设。

2005年,LNG项目被正式批复,黄海大桥顺利开工;2008年,黄海大桥竣工,洋口港正式通航;2014年,通洋高速开工建设,LNG实现产出回报……

后来,有参加过洋口港建设的老人回忆,那一段时光,是“海子牛”精神在支撑着如东人永不放弃,海子牛永不服输,永不言败!

【4、功过后人评论】

洋口港的开发,不仅给如东带来了经济上的效益,也让城市的整体规划发生了改变。在洋口港开发之前,如东的城市中心基本在靠城南,如泰运河南侧。从2004年开始,如东开始大力发展成本,目标就是与洋口港接轨。

今天的如东县城,无论是居民区、商业综合体,还是行政中心,基本都是在城北,可以说这些变化,都是因为洋口港开发带来的。但也正因为港口开发投入了太多的资源,导致城南的老城区略显破败,至今仍旧有一些人诟病不已。

洋口港的建设,大部分的基础设施都是如东自己投入建成,后来央视的报道中也有类似的评论:洋口港的诞生,没有花国家一分钱。

如今的洋口港,以及周边的长沙镇,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4年通洋高速二期也顺利通车,未来的洋口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至于历史的是非功过,还是交给后来人去评述吧!

【结束语:】

2009年,《经济半小时》播出《洋口港:风浪中抢滩登陆》,引用节目中的片尾总结来作为文章的结束吧,我觉得真的写出了洋口港初创时期的艰辛,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