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飞飞yff
图/源于网络
在婚姻里,你是否经常遇到这样的情景:
“他的手刚搭上她的肩,她就下意识躲开;他想去拥抱,她却转身去倒水;他说‘你怎么这么冷淡’,她却沉默着刷手机。”
婚姻中的身体接触,本是情感的黏合剂,但当妻子对丈夫的触碰感到烦躁时,背后往往藏着未被看见的情感裂痕。
这种“排斥”并非冷漠,而是身心发出的求救信号,聪明的女人不会放任这种隔阂扩大,而是用以下三种方式化解危机。
在感情里,很多的身体抵触,往往源于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
很多时候,当女人长期感到被忽视、误解或压力过大时,身体会本能地抗拒亲密接触。
也因此,她们的躲避可能并非针对触碰本身,而是对婚姻中积压问题的无声抗议。
邻居林小姐就是如此,她32岁,是全职妈妈。
孩子两岁后,她对丈夫的亲近,越来越排斥,真的不想亲昵。
每当丈夫想拥抱,她便会借口“孩子会醒”推开,根本不顾及他的感受。
有时候,丈夫摸她的手,她立刻抽回,还不耐烦地说“刚涂护手霜”,情绪很坏。
甚至,在他靠近时,但凡有一丝肢体上的触碰,她都会产生生理性反胃。
直到某天深夜,丈夫质问:“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她才崩溃道:“你每天回家就躺沙发刷手机,我累到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怎么有力气亲热?”
丈夫瞬间触动,便心疼地拥抱她,发誓不会再忽视她了。
所以,在婚姻里,女人的身体抗拒,无非是情感透支的警报。
这时,女人不妨用“非暴力沟通”明确需求,而非跟伴侣冷战,这样丈夫才能理解:
触碰的排斥,不是爱的消失,而是渴望被分担压力的呼救。
任何一段婚姻里,长期缺乏正向互动的夫妻,大脑会渐渐将对方归类为“低优先级刺激源”。
触碰之所以引发烦躁,是因为身体已默认婚姻进入“节能模式”,亲密接触变成耗能行为,自然会排斥。
很多女人不让丈夫靠近,拒绝亲密的举动,不是不爱了,而是长期的分隔,使得夫妻间的激情消失,找不回爱的感觉。
因此,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去破解身体记忆的恶性循环,避免夫妻关系一直冷淡下去。
朋友罗小姐,38岁,HR主管,工作和生活都很顺利,但婚姻却进入了冷淡期。
尤其是结婚第七年,她和丈夫活成合租室友,几乎没有相拥过了。
每当丈夫碰她的腰,她脱口而出“别闹,我赶PPT”,然后就不再理他了。
即便临休息前,他想聊天,但她背过身说“明天还要开会”,将他的一切期许化为泡影。
某次,丈夫想亲吻,她竟下意识抬手挡开,夫妻之间为此发生了矛盾。
过后,罗小姐也很内疚,看到丈夫伤心难过,她才惊觉:不是身体出了问题,而是婚姻早已死气沉沉。
后来,罗小姐和丈夫沟通,有意制造一些爱的仪式感,才渐渐回到融洽的夫妻关系当中。
所以,习惯性冷漠,是情感冻结的产物,一定要引起重视。
此时,通过创造新的身体记忆,夫妻可以重启大脑的奖赏回路:当触碰再次关联到愉悦而非压力,排斥感会自然消解。
有些女人的抗拒,与婚姻无关,而是源于成长中的创伤经历。
过去的身体伤害,会形成条件反射——即便理智知道丈夫无害,身体仍会触发防御机制。
这时,女人就要先修复自己的身心,再接纳对方,婚姻才不会陷入一潭死水。
同事彭小姐,29岁,结婚两年来,始终无法忍受丈夫从背后拥抱。
直到心理咨询中,她才想起:高中被男同学尾随,留下严重心理阴影;职场聚会中,被喝多的男同事勾肩搭背,内心很没有安全感。
这些创伤,让她对背后触碰,显得极度敏感。
也因此,当丈夫又一次从背后环住她时,她突然尖叫着推开他,蹲在地上发抖。
其实,创伤性排斥,是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
这就提醒男人,尊重而非强行突破妻子的边界,才能重建安全型依恋。
正如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所言:“未被处理的过去,永远会在当下复活。”
叶飞飞yff情感寄语:
总结来说,婚姻修复的本质,是夫妻双向奔赴。
当触碰变成婚姻的痛点,聪明的女人不会独自硬扛,而是:
找到排斥背后的真实病因——是疲惫、冷漠,还是创伤?
用行动代替指责,与其抱怨“你不懂我”,不如说“我需要你陪我一起。”
最后记住:婚姻里的身体语言,是最诚实的晴雨表。
当触碰开始让人烦躁,不是爱情死了,而是它在提醒你们:
该停下来,修一修这条共同走过的路了。
>最高级的亲密,
>不是我强行靠近你,
>而是我们各自修好内心的桥,
>再在桥中央相遇。
这里是【叶飞飞情感屋】,一个专属于你我的情感树洞,希望用有温度的文字,给你带来一些心灵上的慰藉。惟愿你我在此相识相知,喜欢就请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