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门锁钥,原指北城门上的锁和钥匙,后比喻北方的边防要地或军事重镇。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郑文公三十六年(前637年),晋国公子重耳逃亡时路过郑国,正卿叔詹认为重耳日后必成大业,建议郑文公以礼相待,但被郑文公所拒,叔詹便又劝说郑文公将重耳杀死,以免留下后患,结果又被郑文公所拒。
郑文公既没有选择礼遇,也没有选择杀死重耳,而是派人关闭了城门,不许公子重耳入城,重耳听说后,怒而改道前往楚国。次年春,重耳在秦穆公支持下,回到晋国杀死晋怀公,继承国君之位,是为晋文公。
郑国早年也是中原大国,但自郑庄公以后国力衰弱,又身处四战之地,只能依附于周边强国。齐桓公在位时,齐国为中原霸主,郑国依附于齐国,齐桓公去世之后,齐国陷入内乱,国力迅速收衰退,郑文公于是又转而依附于楚国。
晋文公重耳即位之后,对内任用贤臣,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创立三军六卿,富国强兵,使得晋国国力大增;对外则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平定周王氏子带之乱。天下开始进入晋楚争霸阶段。
郑文公四十一年(前632年),郑国帮助楚国攻打晋国,晋、楚两国在卫国城濮地区展开大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时许下的“退避三舍”诺言,令晋军后退,躲避楚军锋芒,楚将子玉见状率军冒进,结果惨败于晋军。郑文公见到楚国战败,遂转头向晋国求和,与晋文公在衡雍订立了盟约。
同年,晋文公以周襄王之命召集诸侯,与齐昭王、宋成公、鲁僖公、蔡庄侯、郑文公、卫叔武及莒子在践土会盟,重耳由此成为了春秋时期的又一位霸主。
次年,晋文公又与王子虎、宋公孙固、齐国归父、陈辕涛涂、秦小子憖,会盟于翟泉,巩固“践土之盟”的同时,开始谋划讨伐郑国,以阻止楚国北上争霸。
郑文公四十三年(前630年)九月,晋文公和秦穆公出兵围攻郑国。郑文公在佚之狐的建议下,派烛之武对秦穆公陈述利害,说,“灭掉郑国,对于晋国而言得到了好处,而对秦国却没有利益。晋国的强大,反而是秦国的忧患啊。”
秦穆公认为此言有理,于是与郑国结盟,并派杞子、逢孙、扬孙留在郑国协助戍守,然后撤军回国。晋文公难以单独支撑,随后也撤军。
郑文公四十五年(前628年),晋文公和郑文公先后去世,杞子从郑国派人告诉秦穆公,说自己已“掌其北门之管”,声称只要秦国秘密派兵前来,有自己作为内应,便可以轻松占领郑国的国都。
秦穆公认为机不可失,不顾蹇叔和百里奚的劝阻,执意派遣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及白乙丙三人率兵进攻郑国。秦军横穿成周北部,于次年春进入了与郑国相邻的滑国。
秦军在滑国遇到了在当地经商的郑国商人弦高,弦高送给秦军四张熟牛皮和十二头牛,对秦军谎称说,“我们君王知道你们要来,特派我送来一批牲畜犒劳你们”,同时派人向郑穆公报信。
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军听闻此言,认为郑国既然知道自己要来进攻,必然已经有所准备,继续打下去不是明智选择,于是在攻破滑国之后就撤军回国。
此时晋文公还未下葬,太子姬欢得知滑国被攻破后大怒,迅速调遣大军在崤山堵截秦军,最终三万秦军惨遭全歼,秦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被俘。
在秦晋大战的同时,郑穆公接到弦高报告后,急忙派人到都城的北门查看,发现杞子的军队“束载、厉兵、秣马矣”,果然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于是派人向杞子说:“很抱歉,恕未能好好款待各位。你们的孟明就要来了,你们跟他走吧!”杞子等人见事情已经败露,便分别逃往齐国和宋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