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仗红军完胜且无一伤亡,毛主席写下千古绝唱,不料当晚出一悬案

晨晰看历史 2024-08-24 15:47:15

1935年金秋,四川西北的山野间,一支疲惫的队伍正在艰难跋涉。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却目光坚定。这支队伍就是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壮举的长征。此时的他们,已经历经千难万险,翻越了无数险峻的高山,穿越了广袤的草地。命运似乎跟他们开了个残酷的玩笑 - 在即将到达目的地的关键时刻,一场意想不到的劫难正在悄然酝酿。这个故事,既有惊心动魄的战斗,又有令人心碎的悲剧,更有扑朔迷离的谜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尘封已久的往事,揭开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话说那是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外有日寇虎视眈眈,内有国民党围追堵截。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正在进行着惊天动地的万里长征。这支队伍,由工人农民组成,却硬是在最艰难的条件下,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奇迹之一。

彼时的中国,列强环伺,内忧外患。老百姓苦不堪言,盼望着有人能够带领他们走出困境。而红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口号:"打土豪,分田地"。这一下子就赢得了穷苦百姓的支持。可国民党政府却视他们为眼中钉、肉中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围剿"。

在这样的形势下,红军不得不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这一路上,他们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可就在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变故,却给这支英雄的队伍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且说红军长征到了1935年9月,已经走了将近一年。这时候,他们来到了四川西北部的懋功县(现在的小金县)。在这里,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了。本来应该是件大喜事,可偏偏节骨眼上出了岔子。

原来,张国焘这个人不安分,想要单干。他拉着红四方面军的人马,非要往南走。毛主席看不下去了,跟他据理力争。可张国焘就是不听,还放狠话威胁。这下可把大伙儿给愁坏了。你说这都快到地方了,咋还要分家?

毛主席一看情况不对,当机立断。他带着红一方面军和军委直属部队,毅然决然地继续北上。这一走,可就把张国焘给惹火了。他一怒之下,把红四方面军的人马全都带走了,连个马夫都不给毛主席留下。

这一下子,红军又分裂了。原本会师后的十多万人,一下子就剩下七千多号人。你说这仗还怎么打?可毛主席压根儿不慌,他早就看出来了,往南走是死路一条。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的判断一点儿没错。

张国焘带着人马南下,结果碰了一鼻子灰。被川军揍得不轻,最后还是不得不灰溜溜地北上。这下可应了那句老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红军分裂后,毛主席带着剩下的七千多号人,继续北上。这一路上,可困难重重。国民党的军队像苍蝇一样追着不放,天天都得打仗。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愣是带着队伍,一步一步地往北挪。

终于,在10月7日这天,他们来到了六盘山附近。这可是个好地方啊,翻过这座山,就能看到陕北了。可问题是,敌人也不是吃素的。国民党的第37军就在后面紧追不舍,而且还有其他的部队在前面堵截。

毛主席一看这情况,心里门儿清。他知道,必须得打一场硬仗,才能冲出重围。于是,他把林彪等人叫来,商量对策。

经过一番琢磨,毛主席决定,要打国民党骑兵第7师的两个连。这两个连,驻扎在青石嘴一带。虽说是骑兵,但人数不多,正好可以下手。

毛主席亲自部署了作战计划:让林彪的第一纵队从两翼包抄,主力正面进攻,后卫负责掩护。这个计划,可以说是精妙绝伦。

第二天一大早,战斗打响了。红军将士们个个英勇无畏,冲锋陷阵。敌人哪里见过这阵势,一下子就被打懵了。那场面,真叫一个精彩。敌人的骑兵被打得抱头鼠窜,连马都不要了,撒丫子就跑。

这一仗,红军打得漂亮。不但全歼了敌人两个连,还缴获了200多匹战马。最关键的是,我们一个人都没伤着。这可难得的大胜仗啊!

打完仗,毛主席心情大好。他带着几个人,爬上六盘山最高峰。站在山顶上,放眼望去,只见群山起伏,云海翻腾。远处,隐约可见陕北的轮廓。

毛主席看着这壮丽的景色,心中澎湃。他想起了这一年多来的艰难跋涉,想起了那些牺牲的同志,又想到即将到达的目的地。一时间,诗兴大发,吟出了"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千古绝唱。

这首诗,后来经过多次修改,成了著名的《清平乐·六盘山》。"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更是激励了无数后来人。

可谁能想到,就在这欢欣鼓舞的时刻,一场悲剧正在悄然发生。

当天晚上,红军在耿湾镇外扎营。大伙儿都累坏了,找了个水源就开始喝水。谁知道,这一喝不要紧,竟然出了大事。

第二天一早,毛主席就接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报告:300多名指战员在夜里离奇身亡!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把所有人都惊呆了。

毛主席立刻下令彻查此事。可是,查来查去,愣是查不出个所以然来。有人怀疑是敌特投毒,可是当地老百姓喝这水也没事啊。这下可真成了一个天大的谜团。

你想啊,这些战士们跟着毛主席,千辛万苦走了两万五千里。翻雪山,过草地,打了多少硬仗。眼看着就要到陕北了,结果却倒在了这里。这让人怎么能不心痛?

彭德怀后来回忆此事时,仍然痛心不已。他说:"300多号人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都没有倒下,却在长征就要结束的时刻无声无息地倒下了,怎不令人万分心痛!"

这个谜团,一直困扰着毛主席。建国后,他还专门安排周恩来去查此事。可是,查遍了全国的重要特务案和间谍案,愣是没找到头绪。

就这样案子成了公安部的一个悬案,一直没有破解。

时光飞逝,转眼间就是54年后的1989年。这一年,解放军的一个团来到六盘山东麓,帮助当地老百姓解决吃水难题。

团里的两个水文地质工程师,王森林和王学印,听说了这个54年前的悬案,决心要查个水落石出。

他们俩翻山越岭,来到耿湾镇。经过深入调查,他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这里的泉水里,钾离子和钠离子的含量高得离谱!

不仅如此,他们还发现泉水里时不时会冒出气泡。经过检测,这气泡竟然是氰气!

氰气,这可是剧毒啊!要是和钾、钠结合,就会形成氰化钾和氰化钠。这两种东西,那可是要命的玩意儿。人要是不小心摄入50微克以上,立马就会出现中枢神经阻断型死亡。

两人反复试验,最终得出结论:当年那300多名红军指战员,正是吸入了过量的氰气,再加上喝了含有大量钾钠离子的泉水,才导致了集体中毒身亡。

这个结论,可算是揭开了54年的谜团。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当地老百姓喝这水没事,偏偏红军战士出了问题?

经过进一步调查,他们发现,这里的地质活动并不频繁,氰气溢出的情况比较少见。红军战士们偏偏就碰上了这种情况,这可天意弄人啊!

这个发现,可算是还了那300多名红军指战员一个公道。他们不是死于敌人之手,而是死于大自然的无情捉弄。这个结果,或许能稍稍抚慰那些烈士的在天之灵。

可是,想想看,如果当时有人能够发现这个问题,是不是就能避免这场悲剧?如果红军有更好的装备,能够检测水质,是不是就能救下这300多条宝贵的生命?

这个案子的破解,不仅仅是解开了一个历史谜团,更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自然科学课。它告诉我们,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它也提醒我们,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对于红军这是一个沉重的教训。但是,他们并没有被这个打击击倒。相反,他们继续前进,最终完成了长征,为中国革命事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岁月如梭,转眼间长征已经过去了近90年。那些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如今大多已经离世。他们中的幸存者,晚年时常会回忆起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

有意思的是,当年坚持要南下的张国焘,后来却叛变投敌,最终在台湾度过了晚年。而那些跟随毛主席北上的将士们,大多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了重要职务,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当年那个"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毛主席,最终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那300多名在六盘山下牺牲的红军战士,虽然没能亲眼看到胜利,但他们的牺牲却成为了这场伟大革命的一部分。

0 阅读:52

晨晰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