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周,消失许久的马云突然现身杭州阿里园区,穿着老头衫和工装裤,站在菜鸟物流车前比了个"yeah"。
这个看似随意的动作,却让整个地产圈后脊发凉——前几天民企座谈会更是引起热烈讨论,到了关键时刻,民企不能躺平摆烂,民企依然是解决就业、收入的重要载体。
首先,我们得明白,房地产行业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几十年,它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因为我们国家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和人口红利期。但如今,形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人口红利消失。
年轻人变少了,结婚率、生育率双双下降,这意味着未来的购房需求会越来越少。
第二,经济结构转型。
过去我们靠房地产和基建拉动经济增长,现在国家更强调高质量发展,扶持新兴产业。房地产的地位注定会被削弱。
第三,政策调控力度空前。
从“房住不炒”到“三道红线”,从限购限贷到房产税试点,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越来越严格。目的很明确:让房子回归居住属性,挤掉投机炒作的泡沫。
2. 未来的房地产会变成什么样?如果不出意外,2025年房地产可能会发生以下几个重大转变:
第一,高房价时代终结。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和调控政策的深化,房价上涨的动力会越来越弱。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买一套房养老”的观念可能会被打破。
第二,租房成为主流选择。国家一直在推动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年轻人选择租房。毕竟,相比于背负几十年的房贷,租房的压力要小得多。
第三,房子不再是资产保值的首选。过去,大家觉得买房就是投资,但现在这个逻辑正在被打破。未来,更多的资金可能会流向股票、基金、比特币等其他投资渠道。
3. 对普通人的建议别盲目跟风买房。房子是必需品没错,但没必要非得在结婚前、在一线城市买房。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生活需求,理性做出选择。
学会开源节流。与其把全部积蓄都砸在买房上,不如把一部分资金用来提升自己。比如,学习一门新技能、考个证书,让自己在未来更有竞争力。
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管房价涨跌,都不要被情绪左右。记住,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2025年房地产会变天吗?我觉得大概率会变。但变天不是坏事,它意味着我们的生活会更加多元化,年轻人的压力会更小,整个社会也会更加健康。对于普通人来说,与其焦虑房价的涨跌,不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身上。提升自己,规划未来,这才是应对变化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