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要走出去,得杜绝解释型翻译

西岔胡 2025-02-19 09:02:03

我们的翻译常常双标,那就是迁就外国人,不迁就中国人,比如什么“边际效应”、“无差异曲线”、“IS、IM线”、“ADS、IPO”,还有狗的屁,每次看到这些都懵逼,你还得重新去搜索,花半天时间学习,到底讲的是啥,学习成本非常高,这玩意不知道是不是故意使坏,提高了解知识的门槛,让一部分人垄断对知识的解释权,然后就靠这个门槛上台阶去赚钱。

但是对外国人,又重新换了一副嘴脸,国外的知识传到中国,都变成了专业术语或者英文简写,什么PPP模式,P2P,CPC,然而中国的知识传到了西方,就变成了解释型翻译,典型的如馒头,老外不懂馒头是啥,我们的人就给他翻译成“中国面包”,面包这个词,老外那里有的,人家一看,哦,中国式的面包,于是就懂了。但我纳闷的是,这玩意和面包有啥关系啊?

还有春节的翻译也让人挺难堪的,欧美国家有新年这个词汇,没有春节这样的单词,为了让老外能理解,春节是咋个回事,于是就翻译成中国新年,就是英文词汇新年前面加中国,让老外一听就明了。这个臭毛病从清末民国时候就开始了,比如打战很厉害的孙立人,被介绍到国外去,叫“东方隆美尔”,隆美尔这个三脚猫的家伙,西方人知道,中国人不知道,但是你介绍孙立人,把隆美尔拉出干嘛,都不是一个水平级别的人,完全是侮辱孙立人嘛!搞这种词,中国人就不明白,我还得特地去查隆美尔是什么大神,仔细研究了下,打仗水平估计和我这种农民工差不多,因为西方打仗,好多是村级水平,死了一千人,说是世界级战争,我随便举个三国演义里面的例子,西方的战争案例,根本就摆不上台面。

还有一些在商业上的例子也是这样,我是对苏南城市赞赏有加的,但有些翻译就不是很妥当,比如茅山道教的文化景点,你翻译成“东方盐湖城”,老外是一下子就明白了,但中国人不懂啊,又得去搜索啥是“盐湖城”,了解完了才知道,是美国小县城的一个景点,这跟茅山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啊,这样的例子很多,甚至有些二狗子把孔子翻译成“东方的苏格拉底”,简直把我气的心口都痛。

把外国的人、事、物引进来,不管你懂不懂,就直接来,有些不好意译,就直接按照拼音来,什么歇斯底里、罗曼蒂克、若是遇上丑陋的地名,又不按拼音来了,全力的去修饰和美化,如翡冷翠、枫丹白露、香榭丽舍,一听就让人神往,其实都是臭水沟和泥巴路。但是中国的人、事、物传到美国和欧洲,就去搞解释型翻译,什么叫解释型翻译,就是东方的隆美尔是孙立人,中国的新年叫春节,中国的面包叫馒头,词汇很长,其实你认真想下,这和中国没有任何关系啊!

不过随着新一代中国年轻人的成长,他们开始不惯着外国人了,他们在英语写作中,馒头就是拼音mantou,你老外看不懂是你的事,我就要这样写,你自己去搜索其中含义,然后你自己在下面加备注,比如“类似于西方面包一样的东西,里面没有馅”。这种备注其实是不准确的,在江苏的南边一些城市,馒头是有馅的,分为菜馒头、肉馒头等等,不过随老外去吧,爱咋备注咋备注,反正英文发音是mantou,还有包子的外文翻译,现在也变成了拼音baozi。

这就是进步,这才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比如中国的“龙”的英文,已经接近于拼音了,叫loong,这也说明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但是我们还有另外的一面,就是文化好客一直存在,这个好客是应该的,但有的时候“好”的太过分,就是不尊重事实了。比如把西方一个长的像蜥蜴一样的怪兽,引进到中国来,翻译的居然是“龙”,这种东西就不需意译了,直接按照拼音来,大概叫“拽根”,西方的上帝的也是中国人的意译,太美化了,抢了昊天上帝的头衔,如果按照音译的话,西方的上帝,大概发音为“狗日的”。

有人说,你这样搞法,太民族主义了,若是我们对外传播不做“解释型翻译”,那老外了解中国事物,会直接自杀,中国的小吃上万种,光豆腐就给你做出二十种吃法,如果全部都是拼音,那外国人的学习成本太高了啊,这不管我们的事啊,我们也不想用拼音啊,是西方人自己找不到对应的翻译的词啊,你们总是为新事物捏造无数个新词,豆浆是一个词,豆腐脑是一个词,豆酱是另一个词,你还不如直接拼音呢,用拼音好歹还有关联,比如,前面dou这个拼音始终在。

英语的缺陷现在是越来越明显,尤其是AI时代,困境主要体现在词汇爆炸和学习成本飙升‌。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概念、技术和事物不断涌现,英语的词汇量急剧增加。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领域,每年都会新增数以万计的专业词汇。这种词汇爆炸使得AI模型在处理和理解这些新词汇时面临巨大挑战。而中文就没有这样的障碍,中文的语境就是玩排列组合,不需要另外造字了,不但不造字了,我们还把祖宗留下来的字删掉了一大半,因为不需要这么多嘛!

因此我们要破除对西方文化的崇拜,他们的文字都是跛脚文字,哪有什么文化可言呢?反正他们引进外国新事物的时候,都要另造一个新词,还不如直接用我们的拼音呢!比如他们看到了中国的“鳖”,他们翻译成“软壳乌龟”,他们怎么翻译是他们的事情,我们要用英文写作,直接上拼音,因为鳖和乌龟根本不是同一种东西,你要是惯着外国人,按照他们的习惯来,那就是违反科学的!

我认为春节,不能翻译为“中国的新年”,而就是拼音“chunjie”,这意味着啥呢,意味着可以推广为全世界的节日,如果圣诞节被翻译为“美国的新年”啥的,那中国人就绝对不会过了。春节被翻译成“中国的新年”这是极大的错误,这是故意打击中国传统的影响力,这是制造亚洲国家和中国的离心离德!

因为东南亚很多国家,也按照中国的历法过春节,中国要是不算好时间,有些国家都不知道哪天是春节,越南就发生了提前一个月过年的事情,后来看到中国边境没有放鞭炮,就很纳闷,咋的中国不过年了?后来中国人告诉他,今年闰月,你提早了一个月过了年了!越南人想想,提前过了也就过了吧,全国人民都放假了,也没办法通知他们回工作岗位了。但是这给越南人一个提醒,什么时候到了春节,一定要以中国紫金山天文台发布的为准。

春节,如果翻译成拼音,他就不会退回到仅仅是中国的节日,这是没有任何政治意味的节日,不但中国人可以过,东南亚国家也在过了,以后欧洲人也可以过,美国人也可以过,穆斯林更是可以过了,一个祥和的春节,最终带来的是全世界人民的大团结!

0 阅读:3

西岔胡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