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再洗牌,西安如何保卫…

叮铛评汽车 2024-11-19 12:36:45

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这个11月达成了一个历史性事件——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标志着我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

回顾过往,从1万至100万产量耗时六年,而又一个六年过去,我们完成了从百万到千万量级跨越。

在如此高增速背后,自然离不开无数制造版图的贡献。特别是近几年,伴随新能源技术的乘势而上,各大城市竞相争取整车制造及上下游相关产业链,将其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一场有关于新能源汽车之城的“追逐赛”,也在不断上演……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 制图©人民日报

冲上百万级,西安这项纪录有望刷新

来自西安高新区最新披露的信息,今年1-10月西安比亚迪累计生产汽车85.2万辆,其中10月单月产量达到11.2万辆。总产值上,前三季度超过1300亿元,同比增长6%。

这得益于集贤园零部件一期投及二期项目陆续建成,使得汽车相关零部件配套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为比亚迪整车产能释放提供条件。

按照比亚迪方面计划,西安基地全年生产目标锚定100万辆,以当前投入四条总装线、日均生产4000-4400辆的产能推算,2024年实现这一目标已无悬念。

比亚迪西安草堂基地 航拍©悦西安

从另一角度看,比亚迪与城市的深度绑定,其实为西安贡献了绝大占比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与产值。叠加西安吉利、陕汽等产量的增长,西安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百万量级同样是大概率事件,并有望刷新2022年创下的101.52万辆纪录。

其实,像西安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发力逆袭,也是全国汽车产业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纵观当下市场格局,正呈现新能源热度蒸蒸日上、老牌车企话语权逐渐降低的趋势。最直观的体现,即反映在各省市的汽车产量数据。

2024前三季度汽车产量TOP15省市

以1-9月数据为例,拥有千家以上产业链规模的广东,用378.07万辆整车生产成绩单,始终向外界传递出其汽车强省地位信号。

迈入“电动化”产业道路的安徽、重庆紧随其后,前者新能源汽车产量比重逐步上升,后者借势智能网联技术成熟与中高端品牌推出,实现了新能源车产、销两层面的双双突破。江苏则依靠领先的零部件配套能力水平,产业上下游集聚效应明显。

位列第五至第九之间的山东、上海、陕西、浙江和吉林,累计产量均超百万辆,且五省市前后差距缩小到18万辆左右,战况胶着依旧。曾经的老牌车企重镇湖北,如今退出产量十强行列,光环不再。

下个“新能源汽车第一城”,会是谁?

结合前述横向对比数据,我们能清晰看到,这场来势汹汹的汽车电动化浪潮,一方面让抓住风口的城市实现经济“弯道超车”,另一方面又对那些传统汽车制造大省而言,则是带来了产业发展危机。

比亚迪下线第1000万辆新能源车

当然,瞄准新能源风口并不只有西安,我们从逐年易主的“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可窥见赛道竞争激烈程度——2021年上海,2022年西安,2023年深圳……下一个,又会是谁?

每每讨论新能源汽车,合肥自然是逃不过的城市。在成功“押宝”蔚来之后,这座风投之城正一步步扩大其汽车朋友圈规模。现阶段,已聚集包括江淮、蔚来、大众、比亚迪、长安、安凯等在内的整车制造企业。

近期一则官方释放的信息,更让合肥有了冲刺“第一城”的信心。截至10月21日,合肥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预计全年将突破130万辆。事实上,这一数字已高出同期上海与西安两城的新能源汽车产量。

合肥新桥蔚来第二工厂

另一座值得关注的城市,便是我国最早发展新能源产业之一的深圳。2023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异军突起,全年整车生产超173万辆,增速较上一年实现翻倍,登上“第一城”宝座。

要知道,深圳已集聚电池、电机、电控及车规级半导体等核心技术领域产业链企业,且在过去三年,深圳新能源产业实现了产量“三级跳”,从2021年29.95万辆,到2022年87.47万辆,再至2023年170+万辆。而在今天上午,比亚迪第1000万辆新能源车就于深汕工厂下线。

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 图©深汕视点

综合公开信息,2024前三季度深圳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速36.3%,产量同比增长48.1%。若保持这样的高增速水准,今年深圳或继续稳坐“新能源汽车第一城”,不排除总量向200万大关进发。

产业“比拼”背后的底层逻辑

归根结底,总产量比拼背后,实则是汽车相关产业链布局的全维度比拼。

眼下,新能源市场需求还未达到饱和状态,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产业快速更迭背景下,西安需要时刻保持“危机感”。

若想在汽车产业中保持优势地位,就需持续开展全链条的持续升级与深化,根据自身制造业特点扬长避短,让新搭建的产业链体系本土化、特色化。

与此同时,还需摆脱单一企业的高度绑定。就如比亚迪西安基地整车产能尽管可达140万辆,但伴随全国多地新建工厂的相继投用,或将对未来实际生产新能源汽车产生一定程度分流。

好在,投产多年的吉利西安制造基地,目前日产量约1200台,达到满负荷运行状态,产量保持两位数增长。此外,吉利也积极完善产业链上下游,至今累计实现76家供应商在陕落户,新增就业超8000人。

吉利西安制造基地

围绕汽车产业补链、强链、延链,省级层面争取调动西安比亚迪等一级配套企业配合招商,梳理拟招引二级配套企业清单进行省内外精准对接活动;同时前往山东、江苏、浙江等产业链集聚化程度高省份,开展核心零部件企业精准招商。

人才和政策的双重加持亦必不可少,加快企业、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与政策扶持力度,为产业长足发展营造优渥环境。

如今处在升级关键时期的汽车产业,城市若要依靠新能源出圈,已不再是“天时地利人和”,而是利用全维度的产业链基底稳扎稳打,方能在下半场竞逐进程中实现突围。

1 阅读:1014
评论列表
  • 2024-11-21 23:18

    现在什么行业缺产量,缺的是消费者。

叮铛评汽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