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从央视“消失”的李七月,已走上主持人的另一条大道

面包飞满天 2025-02-14 11:03:58

编辑 I WYK

曾经的央视光环、观众的赞誉、被视为“董卿接班人”的期许等等,这些标签叠加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足够吸引人的故事。

但是她最终走向——农业频道,更像是一个反转的剧情,吊足了公众的胃口。

人们不禁好奇:一个冉冉升起的主持新星,为何选择了一条看似“下行”的道路?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逻辑和思考?现在,她的事业怎么样了?

主流之外的另一种可能

在2019年的《主持人大赛》中,有一位女主持人凭借90秒的即兴考核,赢得了评委专家们的认可,就连董卿、朱迅和康辉这样优秀的主持人都对她好评不断。

她就是李七月,以文艺类主持人第一名的成绩成功晋级,最终拿到文艺组的铜奖。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李七月会在央视主流频道,继续发光发热时,她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转战农业频道。

这个选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有人不解,有人惋惜,更多的是好奇:她为何要放弃主流平台的光环,选择一个相对“冷门”的领域。

但是对于李七月来说,这不是冲动下的决定,这是她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选择。

她知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频道虽然收视率不高,但却承载着传播农业文化、服务三农的重要使命。

李七月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力量,为农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农业。

在主持农业频道的经历中,李七月找到了新的舞台和自己的价值。

她不再是闪光灯下那个严肃的主持人,而是变得平易近人。

李七月走到田间地头,与农民朋友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的辛勤付出。

她用镜头记录乡村的变化,用声音讲述农业的故事,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感。

这段特殊的工作经历,让李七月对农业和农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她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影响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主持工作,而是积极探索新的传播方式和内容形式。

在2022年,李七月以一首《乡聚中国年》,打破观众对农业节目的刻板印象,让大众知道农业节目也可以走时尚的风格。

她用亲切自然的语言,拉近了她与观众的距离,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农产品背后的故事。

自从转入农业主持人,李七月就专心做好自己的工作,现在她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发一些与农业有关的照片,用自己的力量传播中国农业知识。

播音梦,从收音机里飘出来

李七月对主持人的热爱,是在小时候就培养起来的。

童年的李七月,像其他小孩子一样对世界充满好奇,在那个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年代,收音机就是她了解世界的工具。

那些从收音机中传来的声音,在她心中埋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成为一名播音员。

不同于同龄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李七月从小就有着清晰的路径和目标,并且她的父母并没有因为家境普通,就阻止女儿实现梦想,反而竭尽全力对她提供支持和鼓励。

在他们的认真教育下,李七月不仅学业成绩优异,更在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方面展现出过人的天赋。她顺利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从此开始她的追梦之旅。

李七月的大学生活是充实而忙碌的,她知道一名优秀的主持人不仅需要积累理论知识,更需要实践经验的磨砺。

她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不断提升自己的主持能力和应变能力。

在辽宁卫视的实习经历,更是让她提前体验了职业主持人的工作状态。

从新闻采编到节目主持,她都全身心投入,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这段实习经历不仅让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职业选择。

央视历练与事业巅峰:从《北纬30°》到《诗词大会》

主持人大赛是许多主持新人梦寐以求的舞台,也是进入央视的通道,想成为主持人的李七月自然参加了央视主持人大赛。

在节目中李七月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大赛的优秀奖,并成功进入央视工作,这也是她事业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进入央视后,李七月先后主持了《北纬30°·中国行》、《华人世界》、《等着我》等多个节目。

从风光人文到社会民生,不同的节目类型,让她有机会体会不同的主持风格。

在《北纬30°·中国行》中,她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镜头记录人文风情;在《等着我》中,她用真情陪伴寻亲家庭,用温暖传递人间大爱。

每一次主持都是一次历练,也让她逐渐积累了人气和口碑。2019年,李七月再次参加主持人大赛。

这一次,她选择挑战文艺类主持人,最终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也是在这一年,她开始主持《中国诗词大会》,李七月才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她温婉大气的主持风格,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对诗词的独特理解,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人甚至将她视为董卿的接班人,这无疑是对她主持能力的极高评价,就是在大家以为她在央视的未来一片光明的时候,李七月放弃了自己熟悉的文艺类节目,转入农业频道。

对于网友的质疑,李七月并没有站出来解释,而是凭着在农业节目中的表现,让观众对农业节目改观。

坚守初心,拥抱变化

从央视舞台到田间地头,李七月的职业生涯经历了多次转变。但她始终不变的,是对主持事业的热爱,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李七月的故事关于选择、坚守和成长的故事,激励着更多年轻人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创造价值。

她用自己的方式,向外界展示作为一个新闻媒体主持人,应该承担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她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但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拥抱变化,在新的领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信源:

视界快讯室

融媒杂志

百度百科:李七月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