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3月,在日军大本营的扶植下,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成立了亲日傀儡政权,这便是历史上的“伪满洲国”。
伪满洲国,首都设立在新京,也就是现在的吉林长春,“领土”包括东北三省大部,以及河北承德地区,所辖百姓都是原民国遗民,大概有3000万人。
那么,这个被日军扶植的傀儡伪政权,在其统治时期,经济发展实力究竟如何?经济体量能赶得上南方的国统区吗?
其实,当年的伪满洲国,因为有日本的工业技术支持,再依托东北地区丰富的煤矿等资源,在工业建设方向发展尤为出色,甚至超过国统区。
当然,这种工业经济发展实质,依旧是建立在日本侵略者对于中国东北地区进行资源掠夺和百姓剥削之上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的情况。
首先,便是工业经济。正如前文所说伪满洲国依托日本的工业技术,在煤炭和钢铁等重工业领域,都取得了极大发展,这主要得益于日军为满足侵略战争需求,便在东北地区大力发展军事等重工业。
1936年长春
比如,在伪满洲国时期,本溪和鞍山便成为了钢铁工业中心,而辽阳则是大力发展化学工业,并且还建立了伪政权和日军管控的垄断性公司,著名的便是“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
这个会社,可以说是伪满洲国的国策会社,依托其经济打针,“伪满洲国”提出了第一次“产业五年计划”,以发展飞机、汽车、钢铁能源等军需工业为重心,并得到了日军大本营的支持!
根据相关资料:1934年,中国的的钢铁产量为5.5万吨,到1937年,直接达到55.6万吨。
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中国的钢铁产量增加到11倍以上。不过,这些剧增的钢铁产量,却并非来自国统区,而是都来自于伪满洲国的鞍山钢铁厂。
然后,我们可以来看这一则资料!
1933年5月,日本便批准由“满铁”(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成立于1906年,主要经营南满铁路,后来为日军提供交通运输服务)在鞍山设立“昭和制钢所”(也就是鞍山钢铁厂),并垄断了东北的钢铁工矿企业。
在1935年,鞍山钢铁厂的生铁产量为47万吨、钢坯钢材为30余万吨,而其中超80%被运往日本进行储备军用。
同时,从1937年7月日军全面侵华开始,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鞍山钢铁厂总共产铁781万余吨,钢325万余吨,可以说是给日军的武器装备生产提供了原料。
日本国内坦克生产车间
然后就是石油,国统区的石油开采量可以忽略不计。日本因为国土狭小,惧怕石油危机,在侵占东北后就发展炼油厂,到1935年,伪满洲国的粗油产量近15万吨。
根据统计,在伪满洲国时期,日本从中国开采了2亿吨煤、1000多万生铁,甚至还生产了580万余吨钢,而这些资源被掠夺的背后,也夹杂着几十万中国劳工的生命。
1939年,伪满洲国的抚顺煤矿,中国劳工死亡人数上万,而鸡西煤矿更有七个万人坑,死亡了十万多人,近百万人被日寇强行征用劳作,死伤者不计其数。
在交通运输方面,伪满洲国在日本人技术支持下,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1939年,东北铁路里程超过10000公里,而且还列装有高速列车(相当于现在的高铁),也就是1934年日本川崎重工制造的,时速130公里的SL7流线型客运机车,主要承担高级豪华运输任务。
在农业方面。虽然说,伪满洲国的粮食年产量有千万吨,但是因为实行的是粮食配给制,导致老百姓能吃口饱饭都是难事。
在1943年,伪满洲国的老百姓,每人每个月的粮食配给量是14斤,但凡多吃一口粮食,那直接就涉及到经济犯罪,日本人和伪满军队,便会逮捕罚款,严重的人头落地。
在金融经济方面。伪满政府利用金融进行强制兑换,从民间收集了大量金银,就1935年末,满洲中央银行靠金融掠夺,就储备了700万两白银和1600万两黄金。
当时,伪满洲国便靠着这些金融掠夺钱财,再加上日本人支持,便在哈尔滨等地大搞城市建设,想要把哈尔滨打造成比肩上海的国际化大都市,并从中继续收割普通百姓。
虽然说,在一定程度上,伪满洲国的经济确实高于国统区,而且依托重工业模式,东北地区有了充足的电力供应、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和扩张迅速的大中小城市。
但是,随着伪满洲国人口的增长,农牧业发展却日益缓慢。根据资料:1944年,伪满洲国的每公顷粮食产量为1148斤,完全不及1930年1409斤(九一八事变前),而这就和苏联的工业路线非常相似,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却落后薄弱。
其实,伪满洲国不过是日本的扶植的傀儡政权,毫无国际地位(虽然得到某些国家承认),而且其重工业经济模式发展残暴,大量森林遭到砍伐,水土流失严重,河流被污染,许多工人死于非命。
当时,日军许多的军用武器,比如坦克、飞机、重炮、军舰等,都是将东北的钢铁原料运到日本进行军工制造,就连伪满洲国的军港,日军也舍不得派军舰来港维修、保养之类。
说白了,在日本人眼里,即便伪满洲国的经济能够超过国统区,但是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原料集散地,日本人的重心只在于掠夺东北的资源,其他都不在乎。
所以,所谓的伪满洲国经济繁荣,也不过是假象罢了!
日本番薯奴才国,只有满清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