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免中资CEO,绕过Arm中国:ARM这是想“卡脖子”还是赚大钱?

风情阿烁烁世界 2024-11-21 08:22:32

要说芯片界的大佬,ARM绝对算是个中翘楚。这家公司不像高通那样整天露脸卖芯片,它是幕后的“剧本创作者”,写出了所有芯片的“底层语言”。你手里的手机、家里的智能家居,甚至新能源汽车的“大脑”,八成都用了ARM架构。

最近,ARM突然祭出大招——罢免了Arm中国的中资CEO吴雄昂,还试图绕过Arm中国,直接把生意做到客户手上。这动作一出,不少人傻了眼。要知道,中国可是ARM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过去几年给它赚足了钞票。现在突然这么搞,是单纯想“赚得更多”,还是想对中国芯片行业来一手“釜底抽薪”?

别忘了,Arm中国可不是个简单的分公司,而是ARM和中方资本合资组建的“桥头堡”,过去一直是它在中国客户和英国总部之间穿针引线的中间人。这回,ARM不光要换掉自己的“司机”,还想直接抢方向盘开车。这事是商业手段,还是另有深意?

先来说说ARM绕过Arm中国这事儿,到底打的是什么算盘。过去,Arm中国负责把ARM的技术卖给中国客户,再从中抽成。说白了,这是个“渠道商”的角色,负责帮ARM扫清语言、文化和法规上的障碍。2018年,Arm中国还在这个角色上干得风生水起,给ARM全球贡献了20%以上的收入。

可现在,ARM突然不想玩“中间商赚差价”的戏码了,打算直接对接客户,把钱直接装自己口袋里。这事儿说白了,就是想自己多赚点——这也符合资本家的套路,毕竟,谁不想多拿一点利润呢?

不过,这事儿可不光是“逐利”那么简单。ARM绕过Arm中国后,中国客户就得直接跟英国总部谈合作。这听着没什么,可一旦涉及敏感技术或服务响应时,问题就来了。试想,一个中国企业要是需要紧急技术支持,结果发现对方不光语言不通,还得等时差才能回邮件,这种体验能好到哪儿去?

更重要的是,ARM手握技术核心,现在绕开Arm中国后,会不会趁机提高技术授权费用,甚至干脆不给某些公司授权?这就像我们饭桌上常说的那句话:“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当技术和资源被牢牢捏在ARM手里,中国企业的议价权可能就变成了空谈。

如果说绕过Arm中国是个商业决定,那罢免中资CEO吴雄昂,更像是一场“权力斗争”。吴雄昂从2018年开始掌管Arm中国,用了短短几年时间,把它打造成了ARM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但正是因为市场做得好,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愈演愈烈。

早在2020年,ARM总部就试图罢免吴雄昂,理由是他“超权运作”,甚至有人指责他在本地开展了一些“总部不知情”的业务。吴雄昂的支持者却说,这是因为他站在了中方利益的角度,帮助中国企业获得了更大的话语权。换句话说,双方在战略上有了分歧。

这场拉锯战拖了整整两年,如今以吴雄昂被彻底免职而告终。ARM这番操作,更多的意义是表明:它想要更直接地掌控中国市场。合作是次要的,控制才是根本目的。

话说回来,ARM这一连串动作,虽然短期内让中国芯片行业有点“头疼”,但从长远看,也未必是坏事。你要知道,中国芯片设计行业早就意识到对ARM的依赖问题了。这几年,以开源架构RISC-V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成为突破点。

比如阿里旗下的平头哥半导体,已经用RISC-V开发出了一系列芯片,应用在物联网和边缘计算领域。而中科院的研究团队也在开源架构上频频发力,试图打造一个完全自主的芯片生态。这种技术路径的好处是,不受国外企业的控制,还能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调整。

当然,要想彻底摆脱ARM,路还很长。毕竟,ARM不仅仅是一套技术,它更是一个生态。全世界几乎所有主流芯片都用ARM的工具链开发,这种“锁定效应”是RISC-V目前无法撼动的。

ARM这场“罢免+绕路”的大戏,是在打压中国市场,还是在试探?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这背后透露出一个重要信号:技术和商业的竞争,已经成了全球化时代的焦点。

对于ARM来说,它试图平衡利润和控制的双重目标,但这也让它和中国客户的关系变得更微妙。对于中国芯片行业来说,这是一场被迫加速的突围之战,既有风险,也藏着机遇。

最后抛个问题:ARM是全球化合作的推动者,还是逐步脱钩的策动者?这个答案,可能取决于中国芯片企业能否真正“站起来”,摆脱技术依赖。至于未来的结果,我们拭目以待。

1 阅读:92

风情阿烁烁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