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客多(系统写作计划发起人,代表作有《曾国藩心学》《曾国藩为官绝学:升迁有道》《曾国藩驭人术:用最简单的方法驾驭人心》《曾国藩权谋术:乱世可成枭雄,盛世可为富商》《曾国藩的社交谋略》《王阳明心学实战》《王阳明心学:一切成功,从事上练开始》等等)
洪秀全为何会被曾国藩消灭?表面看,太平军是败在内讧、武力不足上,但真正的核心问题,是败在没有人才上。
在人才的抢夺上,曾国藩更占据优势,他甚至都不屑与洪秀全抢夺,因为真正的人才,都不愿意跟随洪秀全。
一、太平军中没有真正的人才。在太平军中,也有很多响当当的人物,如石达开、杨秀清、冯云山、陈玉成、李秀成等等。
不过,太平军中的人才,都是一些不入流的人才,这与洪秀全不会识人有极大的关系,否则,他不会封2700余个藩王。
太平军的藩王虽然很多,但与湘军集团相比,就没有一个经天纬地之才。
没有经世致用之人,让太平军天国长期处于两重困境中。
一是经济困境。
战争是一件耗费钱粮的事情,维持太平天国正常运作的经费来源,主要靠掠夺清朝官府以及地方大户的财产。这自然不能产生源源不断的财富。
在经济发展上,太平天国没有治国安邦的人才,他们只是想当然地进行了一些改变,比如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但事实上,这样的制度很难推行,也导致大量财富被太平天国的上层领导人剥夺。
另外,太平天国还禁止开展商贸活动,这极大限制了经济发展与繁荣。
二是军事困境。
一支军队能否有生命力,需要得到老百姓的支持。
太平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为太平天国效力。
为了解决兵源问题,太平军每到一个地方,就会把老百姓的家园摧毁,迫使无家可归的老百姓跟随他们行军打仗,为太平天国效力。
通过如此手段建立的太平军,难以获得人心,导致太平军的战斗力极端不稳定。
另外,太平军的高层领导人中,大多是一些没有格局的人,他们为了权力、财富,互相争斗,最终爆发内讧,让太平军的实力大大受损。
无论是经济问题,还是军事问题,太平天国无法解决的核心原因,就是缺乏人才。
那么,曾国藩是如何获得人才的呢?
二、曾国藩获得人才的方法。曾国藩获得人才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指责洪秀全大肆破坏中国传统文化的罪恶,并树立起为卫护道统名教而战、为保护传统文化而战的旗帜。
当时的很多人才,所学的是儒家文化,怎会接受洪秀全提倡的“天国思想”呢?
曾国藩振臂一呼后,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都纷纷到了他的大帐之下,如罗泽南、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等人,都是饱学之士,很多还是翰林出身。
在人才的对比上,曾国藩与洪秀全有很大的区别。
洪秀全最喜欢用没有文化的武夫。在太平军的将领中,大部分都是目不识丁人的粗人。
洪秀全为何要用文盲来治理政务?这与他不自信有很多的关系:
一是洪秀全自己多次名落孙山,对取得功名的人,不仅嫉妒,还很痛恨。
二是没有文化的人,大多没有太多的谋略和心计,对洪秀全来说,更容易控制他们。
曾国藩则不一样,他是翰林出身,在文人中有很大的影响力,不仅认为治理政务需要饱学之士,就连带兵打仗的将军,也需要一定的知识文化水平。
由于曾国藩对人才很重视,在可以考证的179名湘军将领中,书生出身的达104名,一支有文化的军队,自然是太平军无法相比的。
曾国藩没有任何带兵打仗的经验,也不能冲锋陷阵,但他却拥有各种优秀人才,最终靠这些人才,让湘军日渐强大,最终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消灭。
参考资料:《曾国藩全集》《曾国藩年谱》《清史稿》《曾国藩传》《曾国藩大传》等。(图片为配图,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刘邦有文化?不也是汉高祖么?识人用人之道,不是随便是个人都行的,天赋占90%,10%是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