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坐到丞相的位置后,他的儿女也相继和皇族结亲,地位之高无人能及。李斯的长子叫李由,是三川郡守,他请假回咸阳时,李斯在家中给他接风,据说门前的马车数以千计。李斯看到这种情形感慨道:“以前我的老师说过事情不要搞过了头,我本是上蔡的平民,街巷里的百姓,皇帝不嫌弃我才能低下,才提拔我到这么高的位置。如今我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以说是富贵荣华到了极点!盛极必衰,真是不知道自己将来会如何啊!”李斯害怕权势的衰退、害怕位置不保,开始整天忧虑。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沿海北上,前往琅琊山,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随同前往。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长子扶苏因多次直言劝谏而被派到上郡监督蒙恬的军队,小儿子胡亥跟从随行,其他儿子都留在了咸阳。
秦始皇在巡游途中死在了沙丘。赵高诱惑李斯,伪造了一封诏书,废了长子扶苏,立胡亥为皇帝,即秦二世。
李斯对赵高的行为和当时的局势深感不安,他曾多次进谏,都被秦二世拒绝。秦二世把吴广攻打三川郡、李由无法抵抗的责任,都归罪到李斯的身上,并责备他身为丞相却让天下“群盗”纷起。
李斯深感恐慌,为了保住自己的爵位和俸禄,便给秦二世上表《劝行督责书》,在《劝行督责书》里,李斯一方面劝陛下坚持法治,主张用严刑峻法监督和控制群臣,这样臣下就会奉公守法,不敢作乱,天下安宁,国家富足;另一方面暗示二世要警惕赵高篡权。当时,秦二世昏庸无能,一切都听信于赵高,对李斯的进谏书置之不理。赵高得知此事,对李斯非常不满,于是动了杀他的念头。
秦二世听从赵高的主意,不再坐在朝廷上接见大臣,二是身居宫中,一切公务都由赵高代替。李斯见自己的进谏书被搁置,便想当面与皇上谈谈。赵高设下圈套,假装讨好李斯:“我会帮您留意的,只要皇上一有空闲时间,一定立刻通知您!”
赵高确实通知了李斯,可是都是在皇上与美女娱乐的时候,李斯一连三次打扰了二世的游玩兴致,二世非常生气地说:“我没事的时候不来,一到休息娱乐的时候他就来奏事,是不是存心与寡人作对?”
赵高见目的达到,便趁机陷害说:“当初沙丘之谋,李斯曾参与在内。现在陛下做了皇帝,李斯仍然担任丞相。我看他这样做,显然是想割地封王。况且,李斯的长子李由任三川郡守,楚地盗寇陈胜等人都是李斯邻县或同乡的百姓,所以他们才敢如此横行造反。他们经过三川郡时,李由不肯派兵出击。我早就听闻李斯父子跟陈胜等人有书信往来,而且丞相在朝中的权力比陛下还要大!”
秦二世信以为真,想要查办李斯,又担心赵高的话有假,便派人到三川郡查访李由勾结陈胜等人的罪状。
李斯指责赵高诬陷良臣,他告诫秦二世赵高有篡权的野心,如不早早除掉,恐生祸患。秦二世不仅不信任李斯,反而担心李斯杀掉赵高,就暗中把这些话告诉了赵高。赵高说:“丞相忧虑的只有我呀,我要是死了,他就可以干田常干的那些事了!”秦二世一听,勃然大怒。
此后,农民起义队伍进一步壮大,秦朝岌岌可危。李斯与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再次上书进谏,请二世减轻赋税,停止征发徭役修建阿旁宫。秦二世并不理会李斯的一片忠心,反而斥责李斯说:“现在群盗遍及各地,你身为丞相不尽力禁止,却让我停修先帝所要修的阿旁宫,你上有负于先帝,下不为我尽忠,还在相位有何用?”于是派人将三人捕入狱中。冯去疾、冯劫自杀,李斯交由赵高负责审讯。
李斯在狱中被赵高严刑拷打,百般折磨,只好承认有谋反的罪行。但是,李斯仍然寄希望于秦二世,幻想他能醒悟过来,赦免自己。因此,在狱中又上书二世皇帝,书中以罗列自己七大罪状的名义,陈述追随秦二世三十多年来立下的功绩,借以表达自己忠心耿耿,绝无谋反之心。然而李斯的上书最后都落在赵高的手中。
为了不使李斯翻供,赵高又命令手下十多人,假扮成秦二世的使者,对李斯轮番审讯。李斯不知有诈,便更改口供,把实情向这些人陈述,却遭到赵高一次又一次的严刑拷打。
经过这样的审讯,李斯惨遭折磨,再也不敢陈述实情。后来,二世皇帝派使者前去审讯时,李斯以为与前十余次一样,都是赵高的党羽,只好一一乱供,不再申辩。秦二世听了使者的回报,非常高兴地说:“若不是赵高,我差点上了李斯的当。”
秦二世派去调查李由罪状的使者到达三川郡时,李由已经被项梁的起义军杀死。使者回来后,赵高便将使者所调查的实情一一篡改,编造了许多李由谋反的罪状,以此陷害李斯。二世皇帝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李斯以谋反罪被判处死刑。
临刑前,李斯与他的二儿子握手惜别,他感慨地说道:“我的孩子,你还记得吗?那时候我领着你们的手牵着黄犬,到上蔡东门去猎兔的欢乐场景。看来,这样的美妙时光大概再也不会有了!”说完,父子二人抱头痛哭。李斯被腰斩于咸阳街头,全家老小无一人幸免。
李斯,有能力,但是他的品质又是低劣的,凡事以个人的利害得失为准绳,为了个人利益而帮助小人,最后又被小人所害。可以说是自食恶果、咎由自取。所以说,个人的发展,光看才华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以品德做根基,两者兼得,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