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贝艺 通讯员 李金志
2025年首季,企业总量突破7万大关,近三年年均增长率超5.5%,位居全市前列;2024年度,民营企业占比高达98%以上,涉税民营主体增速、民间投资增速等民营经济重点指标稳居全市前三……亮眼的数据背后,是槐荫区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全力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

走进槐荫区重点楼宇,可以见到佩戴着“楼宇槐小花”金色徽章的工作人员。这支新组建的专业服务团队,由37名人员组成,已开展11次涉企精准服务行动。从企业登记注册到食品经营许可办理,“楼宇槐小花”的服务让京沪数智产业园等28座重点楼宇实现“企业办事不出楼”。据悉,“楼宇槐小花”计划6月底前实现全区重点楼宇服务网络全覆盖,年底前扩展到产业园区。

“槐小花”政务服务品牌从2022年初创,到2024年统筹槐荫区40家单位及企业构建起法治服务、知识产权、人力资源、金融支持、政策解读5支“槐小花增值服务队”,再到如今的“楼宇槐小花”特色服务队,“槐小花”们已累计解答群众咨询3万余次,精准帮办服务2万余件,为80余个重点项目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帮代办服务,已成长为涵盖政务服务、商事服务、楼宇服务的综合型服务品牌,成为槐荫区优化营商环境的一张新“名片”。
以“齐鲁之窗宜商服务中心”为重要支点,槐荫区持续推进政务服务“跨域通办”,范围向“一线一域”(京沪沿线、黄河流域)两个全覆盖延伸,目前已与37个京沪高铁沿线区县、68个黄河流域区县签订合作协议;打造全市首个“社医保联动驿站”,实现社保、医保与税务等涉企服务一窗受理;过去三年,齐鲁之窗宜商服务中心累计走访各部门、街道、“泉惠企”服务站、园区、楼宇300余次,服务九阳、二机床等2000余家企业;对标苏州、广州等先进地区,制定《“宜商槐荫”十八条》,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确定制度化标准,在双招双引工作中形成强大的磁吸效应。

面对企业跨部门办事的难点堵点,槐荫区在省内率先上线“宜商服务系统”,建立健全部门、街道企业诉求分转办工作配套机制。系统运行以来,已累计发放部门账号257个,推送信息27万条,回访企业9万余户,成功搭建起政企交互的“数字立交桥”。槐荫区充分发挥“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优势,推出政务服务委托事项“云端远程联办”,采取“1个云端远程联办窗口、1个总客服、N个全区云端远程联办台席”的1+1+N模式,实现21个区直部门的366项委托事项云联办,1031项区级政务服务事项“一厅可办”,让群众跑腿更少、办事更便捷。
从“随时有问题,随时解决”的宜商会客厅,到月度举办的“企业家下午茶”再到每年召开的“宜商恳谈会”,槐荫区搭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政企沟通平台。2024年底的“政企同心”宜商恳谈会上,天岳科技、华润医药、宜家家居等46家头部企业现场提出20项诉求,相关部门全部办结,办结率达100%。据悉,今年新启动的“企业家下午茶活动”已举办两期,收集到26条建议,第一期问题除现场即时回应外,涉及政策适配、要素保障等复杂问题,均通过各部门协调得到妥善解决,第二期提出的问题也正在紧锣密鼓推进解决中。这种“企业家出卷,政府答卷”的互动模式,为企业择“槐”而居打下坚实的宜商基础。
眼下,槐荫区正以一流的营商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这里落地生根、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