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地铁隧道是如何修建的?带你了解地铁百年发展史

小双聊国际 2025-03-03 20:51:24

有没有人和我一样,以为盾构机是现代人发明的,地铁也是一样。其实一百多年前,这两样东西就有了。

19世纪中叶,伦敦人口爆炸式增长,地面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峻。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英国决定修建地铁,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工程,初期的修建方法颇为原始。

工程师们组织工人开挖,在此之前首先要停止路面交通,然后用木板支撑加固两侧房屋,在街道中央挖掘深沟,接着用砖块砌成拱形隧道,手法相当简单粗暴。

不过,这个方法耗时巨大,还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完成挖掘后,还需将隧道覆盖,并重新铺设路面,整个过程很繁琐。用这种方式修地铁,工程上叫“明挖法”,伦敦地铁的早期路线就是这样开通的,现在这种方式也还在使用。具体用哪种方法,得看建设环境和需求,显然伦敦后来用这个方法是行不通了。

明挖不行就暗挖,先向下打一个竖井,再横着挖隧洞,两千年前的中国盗墓贼都会这招。尽管暗挖法避免了地面的大规模破坏,但工人直接在地下挖掘,时刻面临着隧道坍塌的风险。

有个办法可以解决,一开始让工人在前面挖,后面安排人搭支撑结构不就行了?可惜效率太低了,前面挖要把土取出来,后面搭要把砖运进去,空间就那么大,哪怕来一万个人,真正在隧道里操作的就那几十个人。

如果有两个传送带,能自动把砖运进去,把土运出来就好了。你如果能想到这点,那么恭喜你,已经悟出了盾构机的核心原理。

其实当时早就已经有人发明出了这种机器,是英国的死对头法国的工程师布鲁诺尔。

早期的盾构机很原始,简单且有效。工人站在盾构机前端挖掘泥土,每当机器前进一段距离,液压千斤顶便会将金属圆筒顶至前端,形成临时的支撑结构,有效防止了隧道塌陷。

随后,工人会在隧道墙壁上铺设铁板砌砖,后来改成浇筑水泥或者是放混凝土预制件,这样做是进一步加固隧道结构。这个创新不仅提高了施工安全性,关键是极大的提升了速度。每天可以掘进3米。

不过英国工程师还是嫌弃它太慢了,他们做了一个改进,挖隧道也用机器来做。为了提高效率,工程师们对盾构机进行了改良,在前端安装了带有钢刀的旋转装置,连接动力系统,让盾构机自己挖。这样一来,盾构机每天掘进的速度就有50米。

在盾构机快速推进的过程中,新的问题出现了,伦敦部分地区土壤松散,盾构机穿越这些区域时极易导致地面下沉,威胁上方建筑物的安全。于是,施工人员在这些土质松散的区域下方铺设了密集的管道,并灌上混凝土,形成了一个坚固的混凝土水床,这个水床承载了盾构机的重量,能有效防止地面下沉。

隧道挖好了,地铁站该如何修建呢?

先在地面上用钢筋骨架组装出地铁站的大致轮廓,然后工人在底部预留的空间内挖土,让地铁站逐渐下沉至与隧道相连的位置。这时会有地下水的不断渗透,导致地铁站上浮,甚至发生坍塌风险。于是要建一个钢筋混凝土桩的地基来支撑,将地铁站托起来。一切完工后,地铁的线路就开通了。

可是,乘客的体验感却非常差的要死,表示还不如坐马车!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早期的地铁上跑的就是火车,19世纪末的火车用的还是煤烧锅炉,用蒸汽驱动火车,烟雾在地铁隧道里熏的人难受。最早伦敦地铁刚开通的时候,有大量的文章刊登在报纸上,批评英国政府不把百姓当人,要用毒气毒死乘客。

为此,施工人员在隧道上方安装了墙面风扇,通过吸入地面新鲜空气,将烟雾从另一端的通风井口排出,形成了一个通风系统,这极大地改善了地铁站内的空气流通状况。

后来,地铁上的列车也不烧煤了,改成了内燃机,乘坐体验感更好。再后来就变成全电的了,灵感来源是电梯,电梯是竖着的,地铁是横着的,二者区别不大,显然地铁用电也是可以的。1890年伦敦地铁首次煤改电,用电动的列车也让地铁隧道变得更干净,乘坐体验也四平八稳。

0 阅读:18

小双聊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