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是唐朝第一功臣,对李治有拥立之功,最后为何含冤而死

老张聊史 2024-03-01 22:23:17

贞观初期,除了长孙无忌他自己和李世民,所有人都不会支持他身为外戚做大的。李世民重用谏官,萧瑀、魏征、马周这些人都在犯颜直谏,长孙无忌总不好带头溜须拍马。而且他身为外戚,别人不好说的话又有皇后直接表态,所以他也只能识趣,规规矩矩请辞避嫌。但是贞观后期,皇后去世了,他这个得宠外戚的身份就没人压得住了。

再加上天策府老臣也都走的七七八八,剩下的也都在合计换届后安身的事(比如房玄龄),这时候长孙无忌作为功臣之首,就开始放纵自己的欲望,朝堂上带头溜须拍马,利用舅舅身份扶持李治,都能看到有很多私心在里面。所以我觉得长孙无忌前期的恭谦未必就得说是装的,朝堂环境不允许他追求权欲,他头脑灵活,也明白这个理儿,所以处处避让。后期没人管的住他,论资排辈也该他这个国舅爷站出来说话,所以就在追求权欲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葬送了自己。

长孙无忌相对房玄龄的最大不同,他有过于独立的政治主张,不管是太子之争,还是后面的废王立武,他都表现出了非常独立而强势坚定的政治主张,坚持李治,这和处处以皇帝马首是瞻的房玄龄是有本质不同的。而长孙无忌和魏征最大的区别在于,长孙无忌有着独立的政治势力,不管是褚遂良,还是后来的韩援,以及他的堂兄弟,表兄弟都位极人臣,使得长孙无忌的势力空前膨胀,并且战斗力剽悍,比如打击魏王党羽,打击李恪势力。这种独立的实力来源于他的性格也来源于他的特殊身份,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最后他也就死在这个问题上。

外戚勋贵功臣更容易报团,并且表达自身的权利诉求,他们的独立性更高,对皇权的依附性更小。长孙无忌是贪心而不贪权,可能是由于小时候被赶出家门所带来的不安全感,希望自己的政治生涯有稳定的落点,但李世民对他的绝对信任把他推向了风口浪尖。而从史料上看,跟房谋杜断之类顶级贤臣比起来,长孙无忌水平略逊,但所以权倾朝野,却不知道如何自处,因此,长孙无忌还是很需要长孙皇后这个好妹妹的。

赐死长孙无忌在这件事上,李治做的确实有点过了,不过他没有上帝视角,也不是不能接受。而且李治一朝一直以来都在试图摆脱李世民的影响力,诸如褚遂良被贬,长孙无忌赐死,都是为了消除贞观朝堂旧臣的派系以防尾大不掉,就像李世民对裴寂做的那样,最后只能感叹一句时也命也,可惜长孙无忌的政治眼光不太行。

总的来说,长孙无忌辅助太宗,风霜雨雪一路跟随,也许没有耀眼的某刻,但勤勤恳恳也值得肯定。虽然权力很大,但没有太出格的事。高宗时期,虽然有不可避免的有专权嫌疑,但相比于那些赫赫权臣,也没做什么太过分的事。他内心应该是想要权力,但从没想过对君王不忠,而且还想着力保高宗,李唐王朝的利益。

高宗借他的手做了一些事,也借武后的手做了一些事,并非表面那么懦弱,只是后来武后夺权称帝,应该不是高宗想要看到的。长孙无忌,个人觉得,只是不幸的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吧,体现的就是伴君如伴虎而已。如果急流勇退 ,是不是结局会好一些?做舅舅的把自家外甥想的简单了,更不该把后继之君都当成太宗皇帝,能以权臣身份善终的本就寥寥无几。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