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土壤,若无人耕耘,终将归于荒芜。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是否曾探究,为何农民选择放弃耕种?如果耕耘能够带来可观的回报,他们怎会舍得抛弃田地?现实是,如果我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一整年,最终只能拿到区区几千元,这样的收入,我怎能维持生计?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我为何还要坚守这片土地?如果我选择离开,去别处谋生,每月也能赚到几千元,这远比当农民来得丰厚。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土地的荒废似乎成了不可避免的结果。
这一现象揭示了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升问题,以及农村经济结构的变革问题。我始终认为,责怪农民是不公平的。如果你对农民有所指责,不妨亲自体验一下种地的艰辛,若你能坚持,我保证你的收入会比农民高出一倍,你还会继续种地吗?恐怕你也不会。只有当农民的收入得到真正保障,他们才会愿意继续他们的劳作。但问题是,谁能确保这一点?国家有能力做到吗?企业又能承担起这个责任吗?如果不能,那么我们就没有立场去指责农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