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陆军新一代轻型非直瞄支援火力

阿隆过去 2024-03-05 12:40:27

DOI:10.19486/j.cnki.11-1936/tj.2021.21.011

以所谓的大国竞争为政治驱动,美国陆军正在着手实施冷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作为一项对美国陆军影响深远的计划,美国陆军现代化建设有着极其深刻的背景,既有美国威胁判断的变化,也有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驱动,更有美国陆军实现多域作战的强烈需求。近年来,美国认为其主要战略对手已经由各类非常规对手变为以中俄大国为主的传统对手,美国军事战略因而由“全球反恐”时代进入“大国竞争”时代。美国陆军认为必须优先考虑与中国和俄罗斯的长期战略竞争,同时遏制地区对手,保持非常规战争能力。所以自2017年秋,美国陆军开始了新的现代化建设,决定以快速发展和装备新能力来解决短期能力缺口,并确定长期发展需求。2019年美国陆军现代化战略指出,现代化建设可分为两个阶段:从2019财年到2023财年为“短期现代化”阶段,期间以购买现有系统和技术来满足陆军的紧急需求;2024财年及以后为“长期现代化”阶段,期间通过新系统和技术的开发来满足预期的需求并保持对主要对手的优势。

最新的《2021年陆军战略》则再次明确,陆军的现代化建设属于保持威慑或击败潜在大国对手的广泛努力,以便应对未来与军事大国及其他对手的潜在战争。为了迅速填补当前能力缺口,美国陆军建立了一个明确的现代化重点清单,强调快速机动、压倒性火力、战术创新和任务指挥。这其中加强美陆军现役快反部队的非直瞄支援火力位列其中。2021年的AUSA年会则以十分具体的方式为我们揭示了这一点。事实上,在此次AUSA年会的开幕式上,美国陆军部长克里斯汀·沃穆思在致辞中说道:“当前,美国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大国竞争、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等正一步步逼近美国,美国必须转型才能应对这一挑战。”沃穆思认为,美国正处于一个战略的十字路口,这与20年前的国际环境截然不同,东方崛起大国已经成为了美国的第一直接“威胁”。她还指出,现在美国陆军拥有的许多武器装备系统已经被对手超越了,美国现在要做的就是拥有能够迅速投入战斗、有超高的机动性且能在战场生存下来的装备。

非直瞄支援火力——美国陆军快反部队的软肋

快反部队是美国陆军现役部队的力量中坚,在目前美国陆军现役的31个旅级战斗队(Brigade Combat Team,BCT)中,由7个“斯特赖克”旅级战斗队、5个步兵旅级战斗队、5个空降步兵旅级战斗队、3个空中突击步兵旅级战斗队构成的快反部队,占了美陆军现役旅级战斗队(BCT)的2/3。然而,如此重要的地面战力量,却长期面临缺乏有效应对高烈度战争环境非直瞄支援火力的窘迫。以“斯特赖克”旅级战斗队的情况为例,目前美国陆军每个“斯特赖克”战斗队下,编列有一个155毫米炮兵营,每个炮兵营下编列了3个炮兵连,每个炮兵连装备有6门M777超轻型榴弹炮。所以,目前美国“斯特赖克”旅战斗队的主要支援火力,就是18门M777超轻型榴弹炮。在美国陆军原本的作战模式中,“斯特赖克”旅战斗队不仅本身能够在战斗中得到强大的航空兵力支援,而且有充足的空中运输力量作为保障,可以使用CH47“支奴干”或是“黑鹰”等重型或中型直升机吊着M777超轻型榴弹炮满世界跑。

但是从2015年开始,美国陆军的作战目标开始重新进行调整,将与中国、俄罗斯重新进行大规模地面战作为新时期转型建设目标。考虑到中俄两国强大的野战防空能力,以及同样强大的野战炮兵体系,依靠直升机或是卡车进行战场机动的M777超轻型榴弹炮,无力承担起预定的非直瞄火力支援任务。事实上,由于过分强调战场机动性,M777不但战场生存能力脆弱,而且火力打击能力不足。目前美陆军非装甲旅及战斗队野战炮兵营以M777A2取代了早期生产的M777A1,作战能力进一步提升,具有更高的自主性和打击力,装备与人员也具有更高的生存能力。改进软件和硬件的M777A2可发射“神剑”精确制导炮弹,在采用新型数字化火控系统后,炮手可直接接收来自射击指挥中心的坐标并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准确命中目标,配置的机械瞄准具可供数字系统出现故障时使用。射击指挥中心通过显示器给位于车内或操控台上的炮长发送文本信息,通过与射击指挥中心直接联系的系统装备,炮手们可分布在更大的区域内接收信息,有效缩短了火炮的反应时间。

然而,M777系列最大的问题在M777A2身上并没有得到解决——M777A2仍然使用的是39倍径身管(由M284炮身改进而来,内弹道性能与M777A1无变化),射程严重不足。在发射普通榴弹时最大射程只有24千米,发射增程弹最大射程30千米,发射“神剑”制导炮弹也不过40千米。同时,M777A2本质上仍是一种牵引火炮,战场机动性和生存性都十分堪忧。相比之下,目前和美国陆军“斯特赖克”旅战斗队对应的,是中国陆军的中型合成旅,中国陆军这几年共有三种卡车炮可以给其中型或轻型合成旅使用,分别是PCL-181、PCL-171和PCL-161卡车炮。从理论上来说,这3种卡车炮,不但战场生存力显著优于M777A2,而且任何一种都在射程上毫不逊色,其中PCL-181更是对M777A2优势明显……非直瞄火力是否成为目前美陆军快反部队的软肋?答案不言自明。

“斯特赖克”155毫米前冲炮

在美国陆军的规划中,野战炮兵的建设主要分成三个部分:1、加大轮式“海马斯”远程火箭炮系统的部署范围和部署数量;2、研制射程更远的155毫米履带式自行火炮;3、给非装甲旅旅级战斗队(快反部队)装备新型卡车炮,也就是所谓的“高机动SBCT榴弹炮”项目。目前,美国陆军正在亚利桑那州的尤马试验场,对“高机动SBCT榴弹炮”项目的候选产品进行评估测试,已经有3款卡车炮决定参加美国陆军的“高机动SBCT榴弹炮”项目的评估测试。这三款卡车炮分别是英国BAE防务公司的“弓箭手”卡车炮、法国奈克斯特公司的“凯撒”系列卡车炮和以色列埃尔比特系统公司的ATMOS卡车炮。胜者将先获得美国陆军一笔18门卡车炮的小批量合同,用于美国陆军部队的进一步测试评估。参加美国陆军“高机动SBCT榴弹炮”项目评估的三款卡车炮,也各有特点。法国的“凯撒”155卡车炮,经过了多次实战考验,技术可靠性方面占优。以色列的ATMOS卡车炮名声较小,优势最小。一般认为,优势最大的,是英国BAE防务公司的“弓箭手”卡车炮。英国BAE防务公司的“弓箭手”卡车炮,不仅采用了一门52倍径的155毫米榴弹炮,并且该炮尾部安装了一部带20发弹仓的链条式输弹机,爆发射速为3发/12秒,持续射速为20发/2.5分钟。最主要的是战平状态转换快,30秒内就能从行军状态转入战斗状态,号称卡车炮中的机关炮。从整体技术性能指标上来看,英国BAE防务公司的“弓箭手”卡车炮战斗力甚至比中国陆军的PCL-181型卡车炮还要强。不过,从2021年AUSA年会的情况来看,“高机动SBCT榴弹炮”项目似乎又出现了新的竞争者——一款以“斯特赖克”装甲车为底盘的155毫米车载榴弹炮。

从通常的观点来看,这是一款特点十分鲜明的炮兵武器系统。先说优点,首先,这款以“斯特赖克”装甲车为底盘的155毫米车载榴弹炮,采用的是52倍径身管。这意味着至少在射程这一火力输出至关重要的性能上赶上了主流水准。其次,从“斯特赖克”装甲车自身的装甲防护和机动性能来说,以其为底盘的155毫米车载榴弹炮,在目前“高机动SBCT榴弹炮”项目的几个竞标方案中,算是战场生存性较好的一种。再有就是为了解决底盘承载性和精度方面的矛盾,采用了所谓的“前冲炮”设计。事实上,前冲炮设计是这个方案最大的亮点,这种火炮在发射时与常规火炮差别很大。常规火炮在发射前是静止的,弹药被击发后,在强大反作用力的推动下,火炮炮身会后坐,然后在复进机的帮助下复位;而前冲炮则不一样,它在发射前是运动的,火炮在发射前就处于最大后坐位置,然后在液压机或者弹簧的帮助下向前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弹药被击发,这样火炮向前的前冲力就抵消掉了大部分的后坐力,这就大大降低了对炮架或者载具的冲击(技术人员称后坐力减少了8倍),射击的稳定性得到提升。另外,前冲炮设计因后坐小,炮身振动小,又因炮身后坐行程短,射击循环时间短,能明显提高火炮射速。而且由于炮身后坐能量小,可以采用较轻的炮架,有利于减轻火炮全重。从原理上来讲,前冲炮是一个很古老的概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就曾研制过前冲式山炮,还有的国家曾把前冲原理应用到小口径舰炮上。20世纪50年代,瑞士研制过小口径浮动高射炮,上世纪60年代美国研制过XM204式105毫米前冲式榴弹炮,但因为技术不成熟而放弃,主要的难点是无法精确控制弹药的击发时间,到底炮身运动到何时再击发弹药,这个不仅关系到火炮的射击精度,也关系到使用者的安全,最终未能装备部队。不过随着这几十年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用传感器和微电脑配合精确控制击发时间已经逐渐走向成熟,看起来美国人已经把这个拦路虎给解决了,所以出现了以这款“斯特赖克”装甲车为底盘搭载52倍径155毫米前冲炮的车载榴弹炮方案。

同时还需要看到的是,根据2021年AUSA年会现场的消息来看,为了提高火炮的射击精度和反应时间,设计人员还为该炮搭配了电驱动装置和火控系统,不过这个火控系统并不是全新设计的,它是在早先的M95火控系统上改进的。M95系统由4个部分组成,它包括一个指挥官终端,一个炮长终端,一个驾驶员终端和一套火炮定位定向系统。指挥官终端可以与上级通信,获得上级分发的目标信息,还能进行弹道计算;炮长终端可以按计算出的射击诸元进行调炮;火炮定位定向系统主要是惯性测量装置配合GPS完成自身位置的标定,如果GPS无信号,也可仅凭惯性组件完成标定。但在硬币的另一面也需要看到,虽然这款使用“斯特赖克”8×8轮式装甲车底盘的新车载榴弹炮的性能比起M777式155毫米牵引榴弹炮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并不代表它未来就一定能走向现实并装备美国陆军的“斯特赖克”中型旅和轻型旅。该炮自动化程度较低,至少不是成熟的工程性产品。同时,尽管为了保证此款新火炮能获得有效的持续作战能力,在2021年AUSA年会现场还出现了一款同样采用“斯特赖克”8×8轮式装甲车底盘的弹药补给车,但其炮车本身备弹量过低,这样的设计仍然不具有足够的实用性。事实上,相对于目前竞标美陆军“高机动SBCT榴弹炮”项目的“弓箭手”、“凯撒”、ATMOS等卡车炮(甚至还包括改进型的塞尔维亚NORA-B52),这款以“斯特赖克”装甲车为底盘的155毫米车载榴弹炮,更像是一种概念性产品,其前景并不明朗。或许只是展示了美国陆军推进“高机动SBCT榴弹炮”项目的决心。

机器人前沿部署游荡弹药集成方案

2021年AUSA年会,美国陆军试图解决其快反部队非直瞄支援火力不足的思路,不仅仅限于“斯特赖克”车载炮这样的传统路径,也通过并不传统的技术路径传递着更为复杂的信息——通用动力的TRX“游荡弹药”系统便是如此。在2021年AUSA年会现场,通用动力陆地系统公司展示了其TRX履带式无人地面车辆的模型,该车辆配置了一个独特的移动发射平台,用于发射50枚航空环境公司(Aero Vironment)生产的“弹簧刀”(Switchblade)游荡弹药,这种弹药在中文语境中通常被称为“巡飞弹”。所谓巡飞弹,就是一种能在目标区上方进行巡弋飞行、待机执行多种作战任务的新概念弹药。其“巡飞”能力对于战时打击时间敏感目标,以及机场、港口、航母战斗群等目标具有重大作用。巡飞弹主要由有效载荷、制导装置、动力推进装置、控制装置(含大展弦比弹翼)、稳定装置(含尾翼或降落伞)等部分组成。巡飞弹有许多优越之处——与无人机相比,它可以像常规弹药一样,由多种武器平台发射或投放,可配用到各军兵种,能快速进入作战区域,突防能力强,战术使用灵活,与常规弹药相比,它多出一个“巡飞弹道”,留空时间长、作用范围大,可发现并攻击隐蔽的时间敏感目标,与巡航导弹相比,它成本低(不到后者的1/10)、效费比高,尺寸小、雷达截面积小、隐身能力较强,能承受极高的过载,与电视侦察弹相比,它侦察时间长、面积大,发现目标的概率大:与制导炮弹相比,它能根据战场情况变化,自主或遥控改变飞行路线和任务,对目标形成较长时间的威胁,实施“有选择”的精确打击,并实现弹与弹之间的协同作战。美国是在巡飞弹领域投入研究最早的国家,航空环境公司生产的“弹簧刀”则是其代表作。

2006年,美国航空环境公司获授美空军“小企业创新研究”(SBIR)计划合同,开始在炮射无人机的基础上研发“弹簧刀”第0批次(Block0)巡飞弹。在完成“弹簧刀”第0批次(Block0)巡飞弹实弹试验后,美空军继续资助航空环境公司,进一步开发了“弹簧刀”第1批次(Block1)巡飞弹,该批次巡飞弹拥有了更紧凑高效的战斗部。2011年,美陆军资助航空环境公司开发了“弹簧刀”第10批次(Block10)巡飞弹,该批次巡飞弹与如今的“弹簧刀”300相似,并于2012年开始服役。2020年3月,航空环境公司又宣布完成新型“弹簧刀”600飞行试验,该型“弹簧刀”可携带更大载荷,飞行距离更远。该公司未透露新型“弹簧刀”600详情,推测可能是反装甲型。大体来说,航空环境公司将“弹簧刀”的基本型编号为“弹簧刀”300,“弹簧刀”600则是放大、增重的反装甲改型。无论是“弹簧刀”300还是“弹簧刀”600,它们都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中止任务(wave-off)能力。“弹簧刀”巡飞弹具备中止任务能力,当“弹簧刀”接收操作手攻击指令冲向目标时,操作手可在其撞击目标前的任一时间点,通过远程控制中止任务执行。该技术是航空环境公司的专利技术,可提升“弹簧刀”任务执行的灵活性。操作员控制设备,通过其机头的光电和红外摄像机,在飞行过程中“看到”无人机的行动。无人机可以根据指令飞往特定地点并自动跟踪指定的目标,甚至打击选定的坐标,也可以由操作员手动对其路线进行微调。这增加了系统的准确性,也提供了额外的安全系数,如果情况发生变化,例如目标区域内突然出现无辜平民,操作员可以选择放弃攻击。二是配装数字数据链。“弹簧刀”300第10C批次加装数字式数据链(DDL),具备了加密数字通信能力,可有效利用现有频带,降低信号被拦截和监听的可能;还可让处于同一空域内的若干枚“弹簧刀”同时运行,避免信号冲突;与无人机(如“美洲狮”、“大乌鸦”)的数字式数据链互联互通,可拓展操作范围,实现与无人机协同作战。三是采用紧凑轻质的多联发射装置,可在全环境下实现远程发射控制;可与地面战术车辆集成,保护作战基地及机动部队;可与现有地面作战系统集成,提供情报、监视与侦察和跨域通信及指挥与控制。作为快反部队非直瞄支援火力的一种解决方案,事实上,早在2020年的AUSA年会上,通用动力陆地系统公司(GDLS)就已经展示过集成“弹簧刀”弹药的TRX系统,2021年展出的TRX系统有所变化,除了有两组13个发射管,用于发射“弹簧刀”600巡飞弹,还有另外两个阵列,每个阵列有12个发射管,能够发射较小的“弹簧刀”300巡飞弹。另外,2021年的TRX系统还有一个系留的四旋翼型无人机,不使用时可收在内部。在TRX的配置中,系留无人机的确切用途尚不清楚,但它可以提供一个信号中继器,有助于将数据链路的覆盖范围扩大,或者确保在城市和高海拔地区的连接信号通畅。给这个系留无人机配备一套视频系统,也可以让它对操控车辆周围进行局部监视。它也可以帮助搜索潜在目标,特别是那些掩体后面的目标。

不过,TRX系统最值得注意的并不是其“弹簧刀”弹药携载能力——中国早已经展示了类似的技术能力,而是其与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技术相结合的创新性集成思维。事实上,美国陆军正计划2022年年底在德克萨斯州胡德堡举行的作战模拟中测试一整套“连级规模”的无人战车,这是一场被称为史无前例的兵棋推演,目的是让战斗机器人系统有一天能真正意义上走上战场。美国陆军未来司令部下一代作战跨职能小组负责人罗斯·科夫曼,在2021年AUSA年会期间表示,和即将在德克萨斯州胡德堡举行的机器人演习规模最接近的,是去年在科罗拉多州卡森堡进行的排级机器人作战模拟。在那次演习中,美国陆军将一些旧的M113装甲输送车改装成战斗机器人。科夫曼称,如果能运行M113,那就可以把任何东西变成机器人。现在,美国陆军正将机器人战斗提升到连级规模,“从中获得的教训,现在可以应用到一个旅、一个师”,看看将来如何与这些无人系统战斗。科夫曼说,据他所知,没有哪个国家进行过超越单个机器人的作战实验,所有没有前车之鉴。

同时还有消息来源称,在2021年8月,美国陆军已经选定5家企业来设计未来的无人作战车辆原型。其中一个条件是,所有的无人战车必须能容纳第三方软件和开放系统架构的传感器。也就是说,美国陆军在进行昂贵的生产之前,各种硬件和软件系统首先要结合在一起,在模拟环境中测试所有协同工作的情况。这个方法,和美国陆军正准备在2021年年底做的“连接一切”的大型实验类似。大规模机器人作战实验的经验教训,将为美陆军下一代无人地面系统计划提供技术和非技术支撑。这意味着由采用无人底盘的TRX系统作为美国陆军快反部队非直瞄支援火力的选型方案可能更受官方青睐。一方面,尽管TRX系统携载的“弹簧刀”弹药射程较近(即便是“弹簧刀”600射程也不超过20千米),低于传统身管炮兵武器的射程,但作为无人武器系统,可以靠前部署的灵活性却又不是传统炮兵武器可以比拟的。实际上蕴含着新的游戏规则。另一方面,从美军正在着手准备进行的大规模机器人武器协同测试来看,美军人工智能技术的实用性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为成建制使用TRX这样的系统铺平了关键的道路。况且,迄今为止,可查询到的美军“弹簧刀”巡飞弹基本合同(合同修订并入基本合同,不可查询到合同号的合同单独统计)共有8个,合同累计总金额2.377亿美元,其中7份已完成(不可查询到合同完成时间的按已完成统计),另有1份正在完成之中,合同履行时间到了2023年。这也从一个侧面暗示着美国陆军为其快反部队非直瞄支援火力进行技术革新,其最终选择很可能会不走寻常路。

余论

近年来,美军已经注意到丧失传统地面战能力带来的严重问题——对抗低水平对手时,可以指望海空军帮忙,但如果面对大国,无法在短期内获得制空权呢?长期以来美国陆军沉迷于反游击战的低水平训练,忽视了传统的坦克对抗演练,很多坦克兵甚至一年都没有几次机会能发射穿甲弹,命中率不达标是普遍现象。在俄乌冲突期间,根据美军指导组建的乌克兰军队在与俄军合成营的对抗中遭遇惨败,更是对美军产生极大冲击。近年来,五角大楼的相关总结报告认为,美国陆军不会打仗,首先就体现在对空中支援的过分依赖上。面对大国竞争对手,美军的空中侦察和近距离支援平台不得不与战场保持距离。因此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必须做好准备,在没有持续、随时待命的侦察、近距离空中支援或医疗后送的情况下,在高强度冲突中与敌人交战。甚至美军还需要探索新的战术,反过来依靠地面部队压制对手的防空行动,为美国空军打开前进通道。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美军一直拥有单方面战场信息透明,这使得战术级和作战级指挥之间能够频繁通信。但俄罗斯有能力将空中监视、电磁探测和传统的观察员等情报资源整合起来,同样能掌握战场态势。更重要的是,美军战术行动中心作为战场前沿的重要通信节点,缺乏隐蔽措施和机动能力,非常容易被俄罗斯的电磁探测手段定位,俄方可以立即呼唤远程火力将其摧毁,使美军战场通信中断。此外,美军还必须重新强调伪装、隐蔽和欺骗技术。在顿巴斯作战的乌克兰机械化部队临时休息时,会迅速用伪装网伪装起来,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相比之下,美军和北约地面部队依然强调靠机械化部队的速度和机动能力来避免遭受打击。但在现代远程火力瞄准周期日益缩短的现代战场上,这种方法已经行不通了。因此五角大楼在近期的多份总结性报告中都提到,在未来与大国竞争对手的对抗中,美国陆军必须抛弃现有的经验——换句话说,美军已经认识到,当前美军大部分地面战经验,已经不适用了。

也正因为如此,近年来美军一方面在拓展其作战能力包线范围,力争在高烈度战场环境中获得“增量”能力。比如,在美国陆军提出的六个现代化优先发展事项中,远程精确火力项目(LPRF)名列首位。该项目提出将对延展美陆军现有火力打击能力和范围具有重大意义的陆基反舰导弹项目(LBASM)、单一多用途攻击导弹项目(SMAM)、多导弹同步交战技术(MSET)和低成本战术增程导弹项目(LC-TERM)。其中,陆基反舰导弹项目旨在研发一种可从美陆军现役的M270及M142多管火箭炮平台发射的反舰导弹。这种导弹可能是新研制的弹道导弹,也可能是美军现役巡航导弹的陆基改进型版本。单一多用途攻击导弹项目(SMAM)和多导弹同步交战技术(MSET)则类似一种可以编组成集群的多功能无人机系统,该系统既可以执行侦察监视任务,也可以对海陆空战场的目标实施蜂群“自杀式”攻击,成本低廉,高效简便。低成本战术增程导弹项目(LC-TERM)则是对此前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项目(ATACMS)的延伸,计划采用既有的低成本火箭发动机发展出射程打《中导条约》擦边球(499千米)的低成本导弹,以延展美陆军远程火力系统的最大射程。这四种武器系统所具有的普遍特点是为美国陆军火力系统的发展提供“低成本”和“增量”模式的方案。这些研发项目只包括较少的新技术,大量采用目前已经成熟的技术和部件,使得项目的研发周期和成本得以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减少陆军的军费负担并可快速形成战斗力。然而,这些貌似“急就章”的项目一旦投入使用,则可以大大扩展美国陆军的硬杀伤能力。

低成本战术增程导弹可将美陆军现有的地面战术打击范围扩大到近500千米,射程数倍于美陆军现有的射程最远的地面火力系统;而陆基反舰导弹项目更为美陆军提供了反舰能力,对于陆军扩展分布式杀伤能力,乃至在制空制海联合作战中从海空军的任务范围内“分一杯羹”,都具有显著的作用。除上述具有战斗力“增量”意义的武器系统外,美陆军武器研发项目也包括许多旨在替代陆军现有装备的武器系统。虽然美国陆军的地面战斗装备至今仍不逊于其任何对手的装备,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美陆军列装的重型装备大多数仍是冷战时期的产物。M1系列主战坦克、M2/M3系列步兵战车已经服役超过30年,M109系列自行榴弹炮更是参加过越南战争的“老兵”。虽然经过多次技术升级,现有装备的战力早已较原型有很大提升,但上述地面作战平台的潜力也已经被挖掘殆尽。同时,如俄罗斯和德国等地面重型战斗装备研发大国也早已开始下一代坦克装甲车辆和火炮的研发。如果再不及时追赶,未来美陆军在该领域可能落后于人。所以从“斯特赖克”车载炮到机器人化的TRX巡飞弹集成系统,美军为提升其快反部队非直瞄火力而进行的种种尝试,莫不是以行动进行的深刻反思。

结语

2021年的AUSA年会传递出的技术信息十分复杂,但底层逻辑十分清晰。随着美国新一版《国防战略》的出台,美国陆军正在推动其部队与装备发展从执行反恐作战任务向应对常规军力竞争的方向转型。从目前美军方的公开报道看,这次转型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行政管理体制、部署、战备训练和装备研发等事关陆军发展的各个环节。其中,目前已经曝光的若干陆军未来装备研发项目尤为引人注目。这些项目包括继续发展陆军现有装备体系的未来战斗车辆项目和未来直升机项目,也包括显示美陆军“跨界”野心的陆基反舰导弹项目、导弹防御项目和网络电子项目等。美陆军新一代轻型非直瞄支援火力革新,不过是美陆军转型建设庞大计划的一小部分。这些武器发展项目反映了美陆军目前对于其地面部队的未来作战能力和在未来战争中的定位设想,也展现出其欲在新一轮的国防科技和经费争夺战“拔得头筹”的思路。纵观上述武器发展计划,不难看出,美国陆军正寻求摆脱十余年反恐战争的“泥潭”,回到打造面向未来高烈度常规地面战争的作战能力的轨道上。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