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读《资治通鉴》公元547年--高欢病逝,侯景叛乱

曾子涵啊 2025-01-26 11:19:22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高欢这个看起来不怎么爱说话的人,用着自己独特的方式掌控着东魏的朝政大事,他那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做派让很多人都猜不透他到底在想什么。

高欢总是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好像对什么事情都不关心,可实际上他的脑子里装着整个朝廷的大事小情。

他从来不会轻易表露自己的想法,就连最亲近的人也猜不透他的心思,这种性格让他在朝堂上占尽了优势。

每次朝会上,他都是那个最不爱说话的人,但是等到他开口的时候,往往就已经想好了对策,让人措手不及。

他处理政务的时候特别讲究效率,从来不拖泥带水,看问题特别准,做决定特别快,这让手下的人都觉得跟着他干特别有劲。

在用人这件事上,他完全不在乎别人的出身,只要能干事就行,这一点让很多有本事的人都愿意跟着他干。

他对待降将特别宽容,从来不会苛责他们,这让很多投降的将领都感激不尽,愿意为他效力。

他平时的生活特别简朴,从来不穿金戴银,就连喝酒都有严格的限制,每次不超过三杯。

他特别喜欢跟有学问的人聊天,经常能说出一些很有见地的话,让人觉得他不仅仅是个会打仗的将军。

高欢死的时候,他儿子高澄第一时间就把消息封锁了,只告诉了一个叫陈元康的人。

高澄这么做是有原因的,他担心消息传出去会引起动乱,毕竟他爹在朝中的威望太高了。

朝中大臣们听说这个消息后,都觉得有点不安,因为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侯景是第一个坐不住的人,他觉得高澄可能会对付他,就赶紧投奔了西魏。

侯景带着两百多人,装了一车的武器,打算趁着天黑偷袭西兖州,结果被州长邢子才发现了。

朝中有些将领觉得应该杀了崔遵,这样可以安抚侯景,但是陈元康觉得这样做不合适。

陈元康说得很有道理,他认为如果为了讨好将领就随便杀人,那法律就没有意义了。

高澄听了陈元康的话,最后决定不杀崔遵,而是派韩轨去追剿侯景。

在这个三国对峙的时期,每个政权都有自己的难处,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南梁虽然占据着建康这个好地方,但是内部问题也不少,梁武帝已经八十多岁了。

西魏在长安经营得不错,但是也有自己的麻烦,宇文泰掌权让很多人不服。

东魏看起来最稳定,但是高欢的死让很多人看到了机会,开始蠢蠢欲动。

这种局势下,每个人都在打自己的算盘,都想着怎么才能在乱世中保全自己。

高欢的死让很多人意识到,在这个时代,权力的交接是最危险的时刻。

朝中的大臣们都在观望,看高澄能不能真正掌控局面,能不能像他父亲那样镇得住场子。

这个时期的人才流动特别频繁,谁强就投奔谁,这也是那个时代的特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