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娃上了小学一年级,几乎所有的家长的感受都出奇的一致:根本忙不过来。
阅读要打卡、跳绳要打卡、背诵要打卡、读课文要打卡,书写吧也建议你练习。
虽说没书面作业,可看到一个班40几个孩子,10几本优秀的听写作业都能写出带笔锋的字了,你敢不练吗?
我家双胞胎幼儿园大班时,我向一年级的几位妈妈了解过情况,普遍很焦虑:送托管也是作业完成最慢的那个,都快心梗了;孩子作业少好着急,买多了题又做不完。
我家双胞胎今年上一年级了,我的感受也是:忙不过来。
下午3、4点,我自己先接回家搞1个小时户外运动,数学、认字、古诗学了点,主要语文练练字。我们一年级开了英语,跟读、背诵我不担心,但26个字母、单词默写上让我愁了1个月,还不得其法。
我请教了一位孩子英语可以流畅对话20分钟的妈妈,怎么背单词更好。她介绍了两本英译英的词典,单词背诵还是让死记硬背!
她也感觉一年级忙不过来,但学霸的“忙”,是着急没法超前太多。她昨天5点半从学校托管接了孩子,上了节双语绘本课,回家练了钢琴、跳了绳、做了五三天天练、默写了拼音。
她愁的是拼音打乱认读很慢,还没抄拼音,音调标错了,没再背背单词、没搞阅读、没完成双语课的课后作业。
我们这种“学酥”,还在努力跟教材进度,果然不是一个级别的。
但养成好习惯,一步一步跟进,相信“学酥”一定也可以和学霸一样,自主学习、主动打卡!
第一,晨读的习惯。
我家一年级开学开始试行早读计划,起床到出门留够1小时,穿衣+洗漱+吃早饭+晨读。
晨读内容我做成了337打卡,更便于孩子记忆,是北京海淀妈妈都在用的。
主打“读”,而不是“背”。
孩子大声朗读,可以加深记忆,与孩子班主任聊天时,也证实了这点:“一日之计在于晨,最好的时间,大声朗读,帮助记忆。”
我主要用了古诗(小学必背的75首)+现代文(简单故事)+英语(教材+RAZ),效果很明显。
75首古诗,我家之前背过一些,但确实也容易忘;汉字学过的也得反复巩固才可以;英语读教材让孩子在课上找到了自信,主动举手领读,受到了老师的称赞。
第二,书写的习惯。
目前我家书写最磨时间。孩子6岁以后再开始握笔练字,是业界公认的。
小学一年级开始,一定要抽出时间练练字,对之后写作文、写作业提升速度,很有帮助。
不止语文,数学对数字书写上也有很高的要求,我们数学老师还发了可打印的字帖,让我们督促孩子练习。
第一次家长会时,我们班主任就说了:“现在是机器阅卷,会把孩子们的卷子扫描后再给阅卷老师看,卷面工整、字迹漂亮的孩子,在阅读理解、写作题上,自然会得到更多的主观印象分。”
第三,跳绳的习惯。
跳绳是到中考也要考的体育项目之一,也算最好练习项目。一根绳子,携带也方便、轻巧。
跳绳不推崇盲目的一天练很久、一天不练,最好是每天按“135”原则练习:每次跳1分钟,休息30秒,总共练习5组。
这样练下来,每天坚持10分钟就够了,对孩子膝盖也不会造成损伤,时间上也不至于挤不出来。
第四,阅读的习惯。
第一点讲了晨读,是大声读。而这里的阅读,是安静的看书。低年级的孩子,可以从家长陪伴亲子阅读开始。
对启蒙孩子的阅读兴趣、识字兴趣,都是很有帮助的。
家长带孩子读绘本故事时,还可以试着问问这几个问题,是对阅读理解能力的一次锻炼:你能告诉妈妈,这篇故事主要讲了谁的事情吗?他去了哪里?干了什么?那他是怎么解决遇到的困难的?从故事里,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呢?
孩子第一次肯定不太会回答,家长可以引导,带着孩子一起去回忆。
再读深点,我们可以学习书里的修辞手法:形容词红彤彤、黄澄澄、软绵绵;学习比喻、拟人修辞等等。
斯蒂芬·盖斯提到一个概念,叫微习惯,指一种数量或者质量上显著降低标准、近乎微不足道的习惯。
比如,做1个俯卧撑,看1页书,写50个字。
这是一种非常微小积极的行为,小到不可能失败。
好习惯带来好成绩!如果家长朋友还不知道怎么做,可以看看这本《好习惯带来好成绩》。
作者成雅梅老师已经帮我们总结出来7个能够让孩子高效主动学习的习惯:提前预习、专注听讲、及时复习、高效作业、乐于探索、科学记忆、自主阅读。
里面详细介绍了每种习惯养成的方法和技巧,针对不同学科制定了不同的学习方法。
比如预习:要掌握预习的3大方法,抓住3个关键点、3大原则、3个技巧巧做笔记。利用期待效应,合理安排预习时长。
高效做作业:点拨式辅导孩子作业、4大方法解决孩子做作业不端正的态度、自律写作业的4个步骤。
科学记忆:利用遗忘规律快速记住知识点的3大原则、高效的记忆的方法4大方法(比较记忆法、浓缩记忆法、回忆法、交替记忆法)。
书中每个习惯养成的介绍都是如此,直接上干货,简单易学。父母跟着成雅梅老师的方法,一步一步让孩子去实践就行了。可谓“保姆级”教学,一学就会!
一年级是学海生涯的第一步,不管学霸还是学酥,家长不慌不乱,慢慢来,跟着孩子的节奏来!养好习惯,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