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一名女子在清洗小龙虾时,意外从虾头中剥出多颗光滑圆润的“珠子”,质地类似陶瓷,引发网友热议。这些看似神奇的“珍珠”,其实是小龙虾体内的正常结构——龙虾钙石,科学上称为“胃石”(Gastrolith)。
龙虾钙石是小龙虾等鳌虾类生物体内用于调节钙质的特殊结构。在蜕壳前,小龙虾会将旧壳中的矿物质转移到钙石中储存;待新壳形成后,钙石中的矿物质会重新释放,帮助硬化新壳。这一机制对小龙虾的生长至关重要,因为它们的体型增长完全依赖周期性蜕壳。
为何有的小龙虾有钙石,有的没有?钙石的出现与小龙虾的蜕壳周期相关:
蜕壳前:钙石明显且坚硬,通常呈白色或淡黄色,光滑如陶瓷。
蜕壳后:矿物质被吸收,钙石可能变小或暂时消失。 因此,并非每只小龙虾都会携带可见的钙石,其存在与否取决于个体所处的生长阶段。
会误食钙石吗?对人体有害吗?钙石主要存在于虾头部位,日常食用小龙虾时,大多数人会去除虾头,因此误食概率较低。即使少量摄入,钙石成分(主要为碳酸钙)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因其质地坚硬,建议避免刻意咀嚼。
网友趣评:大自然的“时光琥珀”尽管钙石的生物学功能早已明确,但网友仍为它的外观惊叹,称其为“小龙虾的宝藏”。更有文学爱好者联想到小龙虾烹饪中的温情场景——正如作家笔下“清蒸小龙虾里的时光琥珀”,这些小小的钙石仿佛封存了生物生长的秘密,也为食客增添了一份自然科普的趣味。
下次吃小龙虾时,不妨留心虾头内部,或许你也能发现这颗“微型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