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看电视
综艺类型日益细分的当下,一种以“朋友关系”为核心的节目形态在近年来悄然崛起,并以群像吸引着一部分稳定观众。
除了原创、微形式的朋综,衍生类朋综也在不断涌现,部分节目迈入N代,将镜头对准好友日常,在熟人松弛感中拓展“朋综+”新表达。
开年以来,650团综《团建不能停》、大侦探团综《名侦探的假期》、再就业团综《快乐再出发3》收官,《闪亮的日子5》《快乐的大人2》正在播出,近期开播的芒果新综《白日梦想事务所》集结嘉尚传媒六名成员,有意打造“达不六”男团群像。
高速社交、注重情绪输出的时代,朋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给大家对于友情、陪伴的情绪需求。
聊天、旅行、聚餐等场景中,或许再微小朴实的日常片段也会因“熟人局”的加持,而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
“朋综”时代
转折、延续与陪伴
“朋综”这一概念是年轻化的。
尽管长期以来,真人秀中离不开友情,很多诸如“旅行+友情”“美食+友情”等节目在不同题材基础之上引入好友关系,但定制类朋综的诞生时间却并不长。
2022年,《欢迎来到蘑菇屋》作为《向往的生活5》的预热综艺意外走红,参加节目的是07快男全国13强的六位歌手,随后应网友呼声,他们的团综《快乐再出发1》迅速录制开播,评分一路走高,而在此之后,“朋综”概念开始更高频地融入到垂类创作中。

从预算上看,曾经这两档节目并未受到多少金主关注,《欢迎来到蘑菇屋》预算仅有4.8万元,《快乐再出发1》仅有五谷道场一家赞助,节目大爆带着一种“小成本但大快乐”的意外感,也为综艺群像表达中核心的快乐情绪提供了一些新思考。

录制蘑菇屋之前,陈楚生、苏醒、王栎鑫、张远、王铮亮、陆虎事业欠火候,曾在综艺节目《合唱吧300》时将微信群名定为“再就业男团”,而蘑菇屋的录制邀约也是陆虎偶然接到发到群里,六人抱着“接碎活”的想法参加,没想到真成了他们“再就业”的契机。
《快乐再出发2》创新艺人自主招商的形式,迎来8位赞助商,今年登场的《快乐再出发3》更是来了场迪拜行,从第一季的“荒岛求生”到出国旅游,三季节目也见证着再就业男团事业的转折——团综步入N代,音乐节、综艺频现身,而他们的个人演唱会也已开到二三巡。

近期播出的N代朋综还有生活观察类真人秀《闪亮的日子5》,以及围绕沈月、王敬轩、吴宇恒定制的《快乐的大人2》。
大千影业《闪亮的日子》聚焦青年独居生活,采用“5+1”的播出模式,即每周一至周五展示五位艺人的独居生活观察VCR,并辅以客厅式的相互观察与讨论;而在周六,嘉宾们会在观察室内进行小型好友聚会。、

节目播出三年以来,已然从观察类节目像好友综逐渐过渡。
节目嘉宾CP大乱炖,而2023年,这档微综艺开始拓展线上商业模式,在北京兆维工业园开了“2333 cafe”,店内布置群像照片、工艺品,嘉宾随机现身活动等。

《快乐的大人1》是由沈月vlog“野猪一家”衍生而成,目前在播的第二季节目延续“全权自理”的创作模式,不设定硬核环节,不强调节目流程,武艺、徐志胜、范世琦等飞行嘉宾的加入为节目增添新的玩法和看点。

后疫情时代,“治愈感”“陪伴感”“慢节奏”是一部分大众内容的重要偏好,相比竞争激烈、信息密度大的节目形态,朋综带来的“轻、松、暖”正好贴合大众心理诉求。
凝聚“群像”
以轻快内容搅动感染力
作为网生综艺时代的产物,各类朋综带着轻体量、强情绪输出等特征出现,强调去流程化、去剧本感,它们也是一种高度网生的情绪视听产品:真实、舒适、低门槛,有治愈力,不提供标准化情感答案,是包容流动的。
近年来“综艺群像”成为热词,朋综不以单一主角或强人设驱动内容发展,通过朋友之间的互相映照、性格碰撞与温柔陪伴,构成了一种松散但生动的群像叙事。
一部分朋综从其他综艺中自然衍生而出,诞生于综N代的时间积淀之中。
比如,《五十公里桃花坞》中,汪苏泷、李雪琴、李嘉琦、徐志胜组成的“650电台”为四季节目都带来了很多欢乐瞬间,去年上线的《团建不能停》有很大一部分桃花坞的观众转移。

《大侦探》属于迭代超10年的初代网综,核心嘉宾何炅、张若昀、王鸥等在多季推理合作中建立起默契和感情,也积累了大量被观众反复记忆、再创作的“名场面”。
去年年底《名侦探的假期》上线,以轻体量旅行团综的形式,也唤起了很多古早明侦粉的集体回忆。

综艺群像能立得住时,衍生朋综更像是关系自然生长的结果。衍生类友情节目带着综N代的温度,悄然形成新的情绪支点与观看惯性,也是延长内容生命周期、深化观众黏性的重要路径。
一定程度上,朋综是“内容>形式”,除了诸如《快乐再出发》《快乐老友记》这类形式时长相对常规的朋综,还有一些微综艺形式的节目出现。
《闪亮的日子》五季以来基本上没有超过50分钟的单集节目,时长浮动相对灵活,集数较多。
第一季、第三季、第四季节目在腾讯视频播出,第二季节目在腾讯视频、芒果TV双平台播出,今年《闪亮的日子5》一大变化是在抖音播出,几乎每集都在20分钟上下浮动。

“闪亮家族”的群像感也是在播出时间线中逐渐积累而成的。
第一季节目里,不同背景的大家相聚在一起观看独居生活片段,随后越来越熟络地相互打趣、串门,并且在第四季节目中有了西双版纳的旅行录制,第五季中陆虎婚礼的记录里还出现了王晨艺、俞更寅、闫永强。

朋综在不同的视频生态中寻找新的落点,朋友之间的高频互动、轻松与中短视频节奏紧凑、表达直接的特点契合。
同时,朋综容易切片、易共鸣,适合抖音、小红书等社媒的二次创作与情绪传播,节目片段中有趣、感人的片段瞬间,也在一步步成为助推节目破圈的影响力。
而平台机制与朋综特质之间的适配,或许也可以拓宽朋综的传播场域和影响人群——除了长视频的宣发仪式感,还可以在不经意的日常、更轻盈的内容触达中,逐渐完成与观众的关系绑定。
在朋综里做“人间观察”
受众情绪与文化回应
“搭子文化”兴起,饭搭子、旅行搭子、追星搭子、学习搭子等词频繁出现在各社媒平台,某种程度上也反应了年轻的对关系的认知转向:比起关系的深度联结,大家开始倾向于感受某一具体场景中与人相处的合拍度、舒适感。
一方面,长线友情来之不易且可贵,综艺镜头记录的“老友局”会有一种天然的情感感召力。
比如再就业靠团综实现事业逆袭,他们之间的默契、玩梗、相处舒适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漫长的友谊中逐步累积而来。尽管彼此性格差异明显,但正是因为个性差异与共同经历同在,才一步步构成了独特的群像气质。
而选秀退潮、大综资源减少的背景,也为存量艺人回流提供了一定机会,“低压+情绪性互动”能够给观众带来轻松欢乐感,朋综中的“老朋友”角色恰好满足了人们对情绪共振、关系稳定、温柔叙事的渴望。

另一方面,当代新社交关系开始瞄准功能性陪伴、特定情绪相容。朋综同样可以进行一定的场景绑定,而无需刻意追求全方位的情感连接深度。
比如热度较高的“院人”“十个勤天”并不是因朋综而出圈,而是在垂类题材节目里逐渐相识相熟而过渡为稳固的群像。
近期在芒果TV和小芒播出的《白日梦想事务所》中的六位嘉宾来自嘉尚传媒,“达不六”团综对艺人和粉丝进行了一定连接,6位少年全网接单,通过“心愿代理”挑战,为留言观众达成不同心愿。

朋综为观众传递着陪伴感,《毛雪汪》《朋友请听好》等节目构建朋友聊天氛围,没有明确的起承转合,观众并不需要追剧式地紧跟每一期内容,但屏内的放空、吐槽、感慨,也是个治愈孤独、缓解焦虑的出口。

快时代里,“不吵闹、不压迫、不设限”的节目形态契合当代观众的心理节奏,有时朋综也是当代观众情绪观影习惯的写照。
未来,可以期待友情类综艺继续洞察社交方式的转变、构建观众陪伴方式,在情绪共鸣之外探索更多互动与内容融合的可能。而回归本质,好的群体关系是朋综生长最基础的土壤。
主编:罗姣姣
文:宇宙
排版: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