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这位曾经在电影圈叱咤风云的人物,如今却表现得谦逊低调。
时间倒回到1999年,那时的他刚刚凭借贺岁片崭露头角。
这种强硬的态度并非个例。
2008年,《非诚勿扰2》被新华社批评后,冯小刚又连发五条微博反击,指责对方多管闲事、嫉妒污蔑。
《1942》上映时,面对影评人的差评,他直言“有了垃圾观众,才有垃圾电影”。
《私人订制》被批炒冷饭时,他又用七条微博疯狂反击。
与王思聪父子关于《我不是潘金莲》的对战也持续了好几天。
那时候的冯小刚似乎不能容忍任何一点批评,电影不好就是对方不懂欣赏,辱骂烂片是因为对方是烂观众。
他甚至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斩草除根”。
然而,这一切在2019年发生了变化。
那一年,《只有芸知道》上映,尽管有众多大咖加盟和宣传,但最终票房仅1亿多。
这次,冯小刚没有再像从前那样激烈回应,而是谦虚地感谢观众,反思自己的不足。
到了2021年,《北辙南辕》上映后,他更是感激涕零,在采访中表示作为公众人物,要能承受赞美,也要承受批评。
他还提到市场需要喜剧,但不一定需要冯小刚。
这种巨大的转变背后是什么原因呢?
细想之下,或许是因为资本抛弃了他,让他不得不认清现实。
冯小刚曾有一个外号叫“冯裤子”,这个外号源于他早期拼命攀附北京大院子弟,尤其是王朔等人。
后来,他们拍了一部电影,其中的角色“冯裤子”正是影射他本人。
随着王朔被排挤出国,冯小刚为了出路,将《你不是一个俗人》改成了《甲方乙方》,迅速崛起成为内地一线导演。
在与华谊兄弟的合作中,他真正站稳了脚跟,不再需要像“冯裤子”那样靠取悦别人谋生。那些年,冯小刚确实过得风生水起,甚至狂妄地说过“拍什么都有人喜欢,独孤求败,没有对手”。
2017年,《芳华》引发空前绝后的情怀反应后,冯小刚紧接着推出了《手机2》。
这部电影以崔永元为原型,虽然赚了钱,但崔永元却因此受到攻击。
事后,冯小刚多次道歉,可《手机2》的上映还是引发了娱乐圈的大地震。
此后,无论冯小刚拍什么作品,都难以复刻之前的辉煌。
特别是《北辙南辕》的失败,让他彻底认命。
再加上华谊的破败,双方分道扬镳,各自博命,但都没有走出好的路程。
回顾冯小刚的职业生涯,前半生的辉煌与后半生的落寞形成了鲜明对比。
当年的“冯裤子”,后来的老炮,一个前半生,一个后半生,完美衔接。
现在的冯小刚已经不再是那个动辄开炮的“小钢炮”,而是一个懂得低头认错、接受批评的人。
这或许是他成长的一部分,也是他在娱乐圈摸爬滚打多年后的领悟。
在这个过程中,冯小刚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成功不是永恒的,名利也不是永远的保障。
无论是面对外界的批评,还是市场的变化,保持谦逊和自省才是长久之道。
也许正是这些经历,让他变得更加成熟稳重,也让他学会了如何更好地面对人生的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