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雄这个人,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从小到大一直在演戏圈子里摸爬滚打,经历了不少事情,有人说她是个倔强的人,也有人说她太执着了,但她就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
她家里书多得能堆满一间屋子,爸爸从国外带回来的洋书摆得满满当当,妈妈也是个知识分子,整天捧着书看个不停,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肖雄,从小就跟艺术分不开。
那时候的上海,到处都是文化气息,街边的戏院天天热闹,肖雄常常跟着父母去看戏,看着台上的演员表演,她就觉得特别神奇。
家里人对她的兴趣特别支持,只要她想学什么,父母都会想办法满足,少年宫的艺术班她去上过,家教也请过好几个。
但是好景不长,文革开始后,整个社会都乱了套,学校也不上了,艺术班也停了,肖雄只能在家里待着。
那段日子特别难熬,每天都能听到外面吵吵闹闹的,家里的书也不敢随便看了,都藏起来了。
后来她被分配到机械厂,天天跟机器打交道,油腻腻的机器零件成了她的新伙伴。
在工厂里,她总觉得自己格格不入,但是为了生活,只能硬着头皮干下去。
工厂里有个业余话剧团在招人,肖雄听说这事的时候,心里特别激动,觉得终于有机会重新接触表演了。
她偷偷跑去面试,也不管工厂领导会不会发现,就想着试试看,没想到真的被选上了。
话剧团的日子虽然辛苦,但是她特别开心,每天下了工就跑去排练,累得要命也不觉得苦。
那时候的排练条件特别差,就在一个小屋子里,连个像样的舞台都没有,但是大家都特别认真。
肖雄在话剧团里慢慢找到了自信,她发现自己真的很喜欢表演,而且还挺有天赋的。
每次演出,观众的掌声都让她特别感动,觉得这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后来听说北京空政话剧团在招人,她想都没想就辞了工厂的工作,跑去北京试镜。
在北京的日子不好过,住的地方简陋,吃的也差,但是她一点都不在乎,就想着能考上。
考上空政话剧团后,肖雄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每天都特别充实。
剧团里的老师都是行家,教得特别严格,肖雄就跟海绵一样,使劲吸收新知识。
她那时候比别人起步晚,就特别拼命,别人练一遍,她练十遍,就是想追上来。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他们在相爱》剧组缺女主角的时候,导演一眼就看中了她。
拍电影对她来说是个全新的挑战,舞台表演和镜头表演完全不一样,她得重新学习。
开始的时候特别不适应,总是找不到感觉,但是她就是不服输,一遍遍地练。
那场哭戏拍了好多遍,她的眼睛都哭肿了,但是最后那个镜头,连导演都说好。
这部电影虽然不是特别火,但是让她在圈子里有了名气,后来的机会也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