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速递:纪检系统“大老虎”的陨落】
2025年4月2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央组织部纪检监察组原组长李刚作出逮捕决定,标志着这起震动反腐系统的“内鬼案”进入司法程序。李刚曾执掌干部监督权柄,却在权力巅峰期因涉嫌受贿等严重违纪违法被查,其案件不仅暴露了个别纪检干部的腐化,更彰显中央“刀刃向内”的坚定决心。
李刚长期在纪检、组织系统任职,曾主政四川多地并升任云南省组织部部长,2024年调任中央纪委驻中组部纪检监察组组长。然而,其履历光鲜的背后,却是“结交政治骗子”“对抗组织审查”“在干部选拔中大肆敛财”的暗黑操作。他利用职务便利为企业经营、项目承揽、职务调整谋利,非法收受巨额财物,甚至违规从事营利活动,彻底背离纪检干部的职责使命。
2. 违纪细节:十八大后仍不收敛的“顶风作案”政治投机:与政治骗子勾结,企图掩盖违纪事实;
权钱交易:在四川、云南等地任职期间,通过工程招标、人事调动等渠道受贿;
生活腐化:长期接受可能影响公务的宴请,违规持有非上市公司股份。中央纪委通报直指其“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性质恶劣,成为反腐败斗争中“自我革命”的典型反面教材。
【处理结果:党纪国法的“零容忍”】2025年4月7日,李刚被开除党籍、公职,终止党的二十大代表资格,违纪违法所得被收缴,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这一处理严格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监察法》等法规,彰显了“纪检系统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鲜明态度0。
【深层反思:反腐败如何破解“灯下黑”?】1. 监督机制升级:刀刃向内的制度性突破李刚案暴露出纪检系统内部监督的薄弱环节。近年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推行“一案双查”(既查当事人,也查监管责任),并建立“特约监察员”制度,引入外部监督力量,严防“监督者失监”。
2. 权力制衡:关键岗位的轮岗与透明化李刚长期掌控干部选拔权,为其腐败提供了空间。专家建议,对纪检、组织等核心岗位实行“定期轮岗”,并推进领导干部财产公示、利益回避等制度,压缩权力寻租空间。
3. 文化重塑:从“不敢腐”到“不想腐”此案警示:反腐败不仅是制度博弈,更需重构政治生态。通过常态化警示教育(如《零容忍》专题片)、强化党性教育,从思想根源遏制贪欲。
【网友热议:信任危机与民心期待】“打铁人更需自身硬”:群众呼吁纪检干部接受更严格监督;
“反腐无禁区,大快人心”:肯定中央清除“害群之马”的决心;
“警惕‘能吏腐败’”:反思能干事但守不住底线的干部任用标准。
#纪检内鬼落马 #反腐败刀刃向内 #权力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