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淮河地理位置
中国历史上“北方”、“南方”的说法已持续千年。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说。 我们到底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呢?
连绵秦岭
1908年,中国地理学会发起人张相文先生第一次提出以“秦岭-淮河线”划分中国南北的想法。这也就是我们理解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蚌埠南北地标
秦岭。它就象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自古以来,因秦岭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秦岭南北气候变化,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称为我国南北的分界线。习惯上称秦岭以南为我国南方,秦岭以北为我国北方。秦岭东边的淮河是中国的一条大河,位于长江和黄河之间,全长1000公里,淮河两岸的地形、河流及水文特征都有明显的不同。
淮河流域图
秦岭东边的淮河是中国的一条大河,位于长江和黄河之间,全长1000公里,淮河两岸的地形、河流及水文特征都有明显的不同。
淮安南北地标
但在淮河两岸,相隔一二十公里甚至更宽,并看不出气候、农业、自然景观等方面有什么变化。实际上,由于淮河地区主要是平原地区,南北冷暖气流畅通无阻,确实也不可能产生一条截然分明的南北分界线来。以“橘逾淮而北为枳”为例,由于我国东部地区冬季中南下冷空气强,常常带来柑橘致命低温,因此现今即使淮河以南的长江两岸,除了局部有利区域外,一般也没有种植柑橘的经济价值。
中国南北分界带
人们逐渐发现,这一想法在实际中很难实现:秦岭不是东西向一字排列的山脉,而是南北纵横数十、数百公里的庞大山系;淮河,尤其是下游,已经很难找到主流,现在能见到的只有南北数十公里的水网。但是,南北分界的划分标准是什么?南北分界是“面”还是“线”?
中国南北分布带西段
兰州大学陈全功教授等人基于地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评估,根据地区年均温、年降水、年积温、湿润度、月均温、无霜期、相对湿度、海拔高度、水旱田比例,完成了中国南北分界带分布图,首次为中国南北分界给出了定量、定位结果:中国南北分界具有自然和人文的综合属性,呈现带状,涉及四川、甘肃、陕西、湖北、河南、安徽、江苏等七个省,将中国南北分界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南北分界带分布图(东段)
事实上,陈全功教授师徒在中国南北分界研究方面并没有局限于“带”,而是将“带”细化延伸到了“线”。具体做法是,将中国南北分界带顺经度各中点连线,即成为一条南北分界线。此线的走向是西起四川省的平武县境内,经甘肃省的文县、康县,陕西省的略阳县、洋县、旬阳县,湖北省的郧西县,河南省的西峡县、新野县、汝南县,安徽省的阜阳市、蚌埠市,江苏省的泗洪县、淮安市,东至射阳县的海滨,总长度约1666.28公里。陈全功教授表示,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评估完成的中国南北分界带分布图,不仅首次为中国南北分界给出了定量、定位结果,同时还将为中国南北分界这个地学难题的进一步深入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