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衔是党和国家授予军人的荣誉,谈起授衔,人们总会想起1955年大授衔,以及共和国的“十大将”和“十大元帅”。
在今天看来,“十将十帅”的人选均是实至名归,这二十位将军为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然而,“十将十帅”的提名并非一蹴而就,特别是“十大将”,最初的名单甚至包含22位将军……
一、初定名单、被迫中断1950年9月,在中央军委干部会议上,朱德明确指出:
“人民解放军要尽快建立等级制度,这一制度在指挥作战是至关重要……”
尽管朱德的发言为实行军衔制提供了指导思想,但是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党中央只评定了连排营团等军队级别。
1951年,身在朝鲜的彭德怀利用抗美援朝的间隙,向毛主席提出在全军实行军衔制的建议,新中国大授衔由此开始提上日程。
彭德怀之所以提出这项建议,原因是抗美援朝战争让彭德怀意识到了军队正规化的必要性,而正规化的最佳途径就是实行军衔制。
抗美援朝后期,彭德怀回国养病,同时被中央任命为新中国国防部长,评定“十将十帅”的工作也交由彭德怀主持。
1954年1月初,初评元帅和大将的名单确定下来,拟评大将人选有11人,分别是粟裕、黄克诚、陈赓、罗瑞卿、李先念、萧劲光、谭震林、滕代远、谭政、张云逸和张际春。
正在杭州视察的毛主席接到初评名单后,对其中的大将人选作了修改,毛主席删掉了张际春的名字,并加了徐海东的名字。
然而,就在评衔工作紧张进行时,著名的“高饶事件”爆发,新中国政坛涌现波澜,导致评衔工作被迫中断了一年时间。
直到1954年12月,评衔工作才再次被提上日程,彭德怀和罗荣桓等人对评定大将的名单进行了充分研究,最终形成了两份名单,一份名单包含15人,另一份名单包含22人。
15人名单中,包含后来的共和国“十大将”以及萧克、张宗逊、王震、宋任穷和周纯五人,而22人名单中,则要再加上刘亚楼、邓华、陈再道、许世友、王宏坤、彭绍辉和杨得志七人。
相较于1954年初的初评大将名单,后来的这两份名单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变动呢?
二、中央审定、萧克落选名单上的人选出现大变动,除了受“高饶事件”影响外,最重要的是毛主席定下了“转到地方工作的同志不评衔”的原则。
初评大将的名单中,谭震林、李先念和滕代远三人都已经转到地方工作,因而被取消了评衔资格。
实际上,22人名单是备选方案,中央书记处重点审阅了15人名单,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和朱德分别作了圈阅。
毛主席圈定的结果是删除了徐海东、周纯全、王震和宋任穷的名字,而刘少奇圈定的结果是删除了萧克、周纯全、王震的名字。
值得一提的是,刘少奇还特意在徐海东的名字上划了圈,并批示道:
“徐海东是红十五军团代表,应该授予其大将军衔。”
另外,周总理的圈定结果与毛主席一致,而朱德对此没有表态,只是批示说支持中央军委的意见。
在随后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刘少奇就支持徐海东、反对萧克入选的意见谈了自己的看法:
“长征结束后,徐海东同志虽然一直在养病,但是他毕竟是红十五军团的代表,而且徐海东同志党性强,这一点是优于萧克的。”
刘少奇坚决支持徐海东入选,并认为可以授予萧克上将军衔,讨论快结束时,这一意见最终占据了上风。
1955年1月底,中央书记处将审定结果转交与彭德怀和罗荣桓,彭德怀又据此同其他军委委员进行了磋商。
商议的过程中,所有人作了举手表决,彭德怀和贺龙支持刘少奇的意见,同意让徐海东以红十五军团代表的身份入选。
最终,经一众军委委员表决,徐海东被确定提名授予大将军衔,而萧克的名字则被加入了上将名单中。
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刘少奇和一众军委委员为什么反对授予萧克大将军衔呢?
三、反对原因、表现不佳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刘少奇反对授予萧克大将军衔的理由中包含“党性”一词,这其实是在指萧克的一段“不光彩”历史。
长征时期,萧克是红二方面军的指挥,张国焘试图分裂党中央时,萧克选择了沉默,这是刘少奇和一众军委委员认为萧克“不正派、党性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能说明这一点的就是与萧克对照的林彪,在后来的十大元帅中,林彪的资历排名倒数第二,但是林彪始终支持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这是林彪除了战功外的另一大优势。
抗日战争期间,萧克奉命担任冀察热挺近军司令员,原本党中央对萧克寄予厚望,才让萧克独当一面。
然而,萧克在任上与邓华和宋时轮发生争执,导致此二人离开冀察热挺进军,冀察热挺进军后来没能发展壮大,与该事件有直接联系。
解放战争期间,中央决定重新组建晋察冀野战军,并选择让杨得志做领导人,没有选择萧克,这又导致萧克失去了指挥部队作战的机会,萧克的军事生涯因而显得残缺。
不难看出,萧克没能被授予大将军衔,与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职务和表现也脱不开关系,在这一点上,萧克与后来的“十大将”相比,明显存在不足。
评定军衔时,倘若五大书记之一的任弼时仍在世,恐怕也会选择支持刘少奇的意见,将萧克的名字划掉。
尽管在后来的授衔中,萧克位列上将第一位,但是其他人对此的认同感并不高,萧克的戎马生涯也因此显得没有价值。
在正式授衔前,毛主席还曾特意找到萧克说:“把你放在第一上将的位置上,其他人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除了胡说还有八道!
徐海东是钦点大将第二名。
肖克主要精力放在写小说去了
肖克为人应该不错,长寿将军,第一上将也可以了,大将中是可以替掉许光达大将的。
授衔受个人喜好干扰
出处在哪儿?
只有国家元帅,没有国家大将之说,大将是解放军的。
红六军团的军团长、红二方面军的副总指挥、120师的副师长、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的代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的参谋长……论资论功、论历,萧克都堪称为“无冕大将”。
人老实
歪评斜说
非常喜欢萧克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著作《浴血罗宵》。
活得最久的就是上将之首。
徐海东就是大将,5000大洋只是让他排名第二。
有许光达第十,徐海东就是大将,5000大洋只是让他排名第二。
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