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年轻人站在舞台中央,眼神火热如炬灼灼燃烧着对艺术的虔诚和执著。马连良坐在一旁,目光如电,透过薄纱般探视着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是1961年北京护国寺人民剧场的一个普通日子,却见证了一段将永远被铭记在京剧史册的时刻--马老师收了两个新徒弟,一个叫张学津,一个叫冯志孝。
从小耳濡目染的张学津对戏就像小时候对糖果的热爱,无法自拔。他生来就是为戏而生,练习时的卖力就像打了兴奋剂,很容易就进入一种高度的亢奋状态,整个人仿佛在冒着热气。七岁那年他就像只小绵羊般跟在师父王少楼身后到处窥探学习,眼睛里满是稚气和天真,但总让人看到几分老到。冯志孝那时已经是个标准的大男孩,对戏曲文化也早有渊源,进入实验学校全身心投入,日复一日地苦练基本功,曾被老师狠批评几次险些放弃,但他咬紧牙关,硬是扛下来了。
张学津的天赋就像一把无坚不催的宝剑,融汇了余派和马派的精髓,切开任何一个音节都能让人感受到京腔中的酣畅淋箝出炉之时,老一辈的前辈们都惊叹不已,老庆奎一个狭隘的角色在他手中摇身一变成为丰富多彩的缩影,没人不为之赞叹。马老师看在眼里,暗暗地点了点头。这下瞧见他收了个宝贝徒弟了!
冯志孝也是个朝气蓬勃的小伙子,大概就是稍微顽皮了些,有一次在化妆室和同学打闹着玩上了瘾,马老师无意瞥见了,立马拿起拖把就往他们头上招呼,把他们劈头盖脸数落了一通才肯罢休。不过马老师还是很欣赏这个徒弟的,因为他很诚恳,也很用功。演杨延昭的《将相和》时,将君王的痞里痞气演绎得活灵活现,令人捧腹。马老师对他的期望也就越来越高了。
1960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将京剧经典《杨门女将》拍成了影片,冯志孝在剧中饰演寇准,这是他银幕处女作。全国上映后,这部影片好像炸了锅,轰动效应空前绝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