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靖邦: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原籍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1986 - 1990年担任《文艺导报》文学专栏编辑,连续三届受聘为四川省巴金文学院专业作家。代表作《西部枭雄》三部曲以民国时期川渝地区的风云变幻为背景,刻画了一群乱世豪杰在时代浪潮中的挣扎与抗争;《虎啸八年》则聚焦抗日战争,通过小人物的视角展现了川军出川抗战的悲壮历程 。其作品多次斩获巴金文学奖,凭借深厚的历史功底与独特的叙事风格,被境外多家中文大学列入海峡两岸当代十大优秀历史小说家排行榜,位居第二。

凌力:曾任北京作协副主席,擅长以细腻笔触勾勒历史画卷。《少年天子》以顺治皇帝福临为主角,描绘了他在宫廷斗争与情感纠葛中的挣扎,展现了清初满汉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暮鼓晨钟》围绕康熙皇帝的成长与统治展开,刻画了其从少年帝王到一代明君的蜕变;《倾城倾国》则以明末清初的动荡局势为背景,讲述了陈圆圆等人物的传奇故事,深入挖掘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时代特征。

二月河:原名凌解放,河南南阳作家群代表人物。“帝王系列”小说堪称经典:《康熙大帝》分四卷展现了康熙智擒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等丰功伟绩,塑造了雄才大略的帝王形象;《雍正皇帝》通过九子夺嫡、摊丁入亩等情节,刻画了雍正锐意改革却饱受争议的一生;《乾隆皇帝》则描绘了乾隆朝的繁华与危机,揭示了盛世背后的暗流涌动。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领域影响深远,改编的电视剧更成为大众文化经典。

唐浩明:出生于湖南衡阳,曾任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曾国藩》以曾国藩的人生轨迹为主线,展现了其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等历史事件,深度剖析了传统士大夫的精神世界与处世哲学;《张之洞》刻画了晚清洋务派代表张之洞兴办实业、推行教育改革的艰难历程,展现了近代中国的转型困境;《杨度》讲述了杨度从旧式文人到投身民主革命的传奇人生,反映了清末民初的思想变革与社会动荡,作品多次荣获国家图书奖等重要奖项。

熊召政:出身于湖北省英山县,曾任湖北省作协副主席。其代表作《张居正》以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改革为核心,全景式展现了明朝中后期的政治、经济与社会风貌。小说中,张居正力排众议推行“一条鞭法”,强化中央集权,但也深陷权力斗争的漩涡。凭借严谨的史料考据、精彩的人物塑造与跌宕起伏的剧情,该作品斩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成为历史小说的典范之作。

当年明月:原名石悦,以笔名“当年明月”在天涯社区连载《明朝那些事儿》而声名鹊起。该系列共9部,从朱元璋出身贫寒、崛起草莽建立大明王朝讲起,到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明朝覆灭结束,完整呈现了明朝276年的历史。书中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叙事方式,将诸如靖难之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王阳明、海瑞、张居正等历史人物生动还原,打破了历史读物的枯燥感,推动明史知识在大众中广泛传播,多次荣登图书销售排行榜榜首。

刘斯奋:曾任广东文联原主席,代表作《白门柳》分为《夕阳芳草》《秋露危城》《鸡鸣风雨》三部。故事以明末清初的南京为背景,围绕复社文人与秦淮名妓的情感纠葛、政治活动展开,生动再现了弘光朝覆灭前后江南士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困境,展现了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百态、文化风貌与民族气节,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文学价值,荣获茅盾文学奖。

孙皓晖:长期深耕历史小说创作,倾16年心血创作《大秦帝国》系列。该系列共6部11卷,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写起,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再到秦二世而亡,全景式展现了秦国从一个边陲弱国逐步崛起为大一统帝国的壮阔历程。小说以宏大的叙事架构、丰富的历史细节与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度还原了战国时代的政治博弈、军事征伐与思想碰撞,成为研究秦文化与战国历史的重要文学参考。

蒋胜男:国家二级编剧,专注历史题材创作。《芈月传》以秦宣太后芈八子为主角,讲述其从楚国庶出公主到秦国太后,辅佐幼子赢稷,平定内乱、开疆拓土的传奇一生,展现了战国时期的风云变幻;《燕云台》则聚焦辽国萧太后萧燕燕,描绘了她从少女成长为女政治家,推动辽国走向鼎盛的历程。两部作品均被改编为热播电视剧,通过女性视角解读历史,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戏剧性冲突,深受读者与观众喜爱。

流潋紫:凭借网络小说《后宫·甄嬛传》成名。该作品以清朝后宫为背景,讲述了少女甄嬛从初入宫闱的懵懂,到历经华妃陷害、皇后算计等重重磨难,最终成为皇太后的宫斗历程。小说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跌宕起伏的权谋争斗,展现了封建宫廷的残酷与人性在权力斗争中的扭曲。《后宫·如懿传》则延续清朝后宫题材,以乌拉那拉·如懿与乾隆皇帝的感情纠葛为主线,进一步深挖宫廷生活的暗流涌动。两部作品均被改编为现象级电视剧,推动了宫斗题材文学与影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