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当前小麦干旱问题,结合最新农技指导,建议采取以下管理措施确保产量:

1. 科学灌溉补水
抢抓晴好天气及时灌溉,采用滴灌、微喷灌等节水技术,每亩灌溉量25-50立方米(根据苗情调整),避免大水漫灌。
孕穗期需重点浇好"孕穗水",促进穗粒发育;抽穗后结合灌浆水补充养分,提高粒重。

2. 精准肥水协同
干旱麦田随水追施尿素5-10公斤/亩,配合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100克/亩),增强抗旱能力。
群体偏弱田块可增施腐植酸类水溶肥,促进根系发育;旺长田块控水控肥防倒伏。

3. 保墒抗旱管理
及时中耕划锄(3-5厘米深),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蒸发,尤其对未封垄旱地效果显著。
无灌溉条件田块,喷施抗旱剂(如黄腐酸)配合芸苔素内酯,形成保护膜减少蒸腾。

4. 病虫害综合防治
重点监测赤霉病、白粉病和蚜虫,采用"一喷三防"技术,推荐药剂:戊唑醇+吡虫啉+磷酸二氢钾。
干旱易发茎基腐病,需在灌水前喷施苯醚甲环唑预防。
5. 特殊田块管理
受旱严重麦田(干土层>10cm)立即补水,但需确保日温稳定>3℃,避免夜间结冰。
播期延迟田块可浅中耕增温,配合腐熟粪水提苗,促进晚播弱苗转化。
注意事项:灌溉宜选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进行,避免低温伤根;施肥需根据土壤墒情调整,沙壤土少量多次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