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为官
在清朝末年,南方有一座古城,名叫安庆府。
这安庆府地处水乡,河道纵横,百姓多以捕鱼、种稻为生,日子过得还算安稳。
然而,自打新任知府赵文远上任以来,这城里的风气可就变了样。
赵文远此人,初看仪表堂堂,可骨子里却是个贪得无厌的家伙。
他上任第一天,就定下规矩,凡进城之人,无论贫富,都得交上一笔进城税。
这还不算,他还处处搜刮民脂民膏,把个安庆府搞得乌烟瘴气。
在安庆府下辖的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位名叫李卫的年轻人。
李卫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
他为人忠厚,心地善良,平日里靠打柴为生,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母子俩倒是其乐融融。
李卫二十岁那年,母亲张罗着给他娶了一房媳妇,名叫翠花。
翠花长得俊俏,手脚也勤快,进门后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李卫有了翠花相伴,干起活来更是有了劲头。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李卫成亲不到一年的时候,母亲突然患病,卧床不起。
李卫和翠花四处求医问药,可母亲的病情却始终不见好转。
眼看着家里的积蓄一点点耗尽,李卫心急如焚。
这天,他听说安庆府城里有一位名医,医术高超,便决定进城去请。
李卫带上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天不亮就出发了。
他沿着蜿蜒的河道,一路小跑,到了城门口,却被守城的士兵拦了下来。
士兵见他衣衫褴褛,一脸疲惫,便冷言冷语道:“进城税,一文钱也不能少!”李卫好说歹说,求了半天,士兵才勉强放他进去。
李卫进了城,直奔名医的住处。
可等他赶到的时候,名医却告诉他,药材已经用完,得等到明天才能去抓。
李卫无奈,只好在城里找了一家破旧的客栈住下。
第二天一大早,他又匆匆赶到名医家,抓了药,急忙往家赶。
回到村里,李卫把药煎好,端到母亲床前。
可母亲只喝了一口,就猛地吐了出来,脸色更加蜡黄。
李卫知道,这药已经无济于事了。
他抱住母亲,泪如雨下。
母亲喘着粗气,断断续续地说:“儿啊,娘不中用了,你……你要好好活下去……”说完,头一歪,就断了气。
李卫哭得死去活来,翠花也在一旁抹泪。
安葬了母亲,李卫觉得生活一下子失去了方向。
他整天浑浑噩噩,打不起精神。
翠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劝李卫说:“卫哥,人死不能复生,你得振作起来。
咱们还有日子要过,不能就这么垮了。”
翠花的话像是一剂良药,让李卫渐渐从悲痛中走了出来。
他开始重新拿起斧头,上山打柴。
日子虽然依旧清苦,但有了翠花的陪伴,李卫觉得生活又有了希望。
转眼间,几年过去了。
这天,翠花突然觉得身体不适,李卫忙带着她去看大夫。
大夫把了把脉,摇了摇头,说:“这是积劳成疾,怕是……怕是时日无多了。”李卫一听,心如刀绞,他紧紧握住翠花的手,泪如雨下。
翠花却显得很平静,她安慰李卫说:“卫哥,你别难过,咱们夫妻一场,能有你相伴,我死也值了。
只是……只是我放心不下你,你得答应我,要好好活下去。”
李卫连连点头,泣不成声。
翠花又说:“我还有个心愿未了,你能不能……能不能带我去一趟安庆府,我想看看那里的景致。”李卫知道,翠花这是想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了却一桩心愿。
他二话不说,第二天就带着翠花进了城。
两人在城里逛了一天,看了许多景致。
翠花虽然身体虚弱,但脸上却始终挂着笑容。
晚上,李卫带着翠花住进了一家客栈。
夜深人静时,翠花紧紧握住李卫的手,眼中闪烁着泪光。
她从怀里掏出一支红蜡烛,递给李卫说:“卫哥,这是我娘留给我的嫁妆,我一直舍不得用。
现在……现在我把它送给你,你……你要好好保存。”
李卫接过红蜡烛,只见它制作精巧,色泽鲜艳,仿佛还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他点点头,说:“翠花,你放心,我会一直把它带在身边。”
翠花听了,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她闭上眼睛,仿佛是在回忆着什么美好的时光。
不一会儿,她的呼吸渐渐变得微弱,最后完全停止了。
李卫抱着翠花,哭得撕心裂肺。
安葬了翠花,李卫带着那支红蜡烛回到了村里。
他把红蜡烛放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每天看着它,就仿佛看到了翠花的笑脸。
然而,日子久了,李卫发现,这支红蜡烛似乎有些不同寻常。
每当夜深人静,他独自坐在屋里,那红蜡烛就会发出微弱的光芒,照亮整个房间。
而且,每当他遇到烦心事,看着这支红蜡烛,心情就会平静下来。
这天晚上,李卫又坐在屋里,看着那支红蜡烛发呆。
突然,他听到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他打开门一看,只见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站在门外。
老者一见李卫,就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说:“恩公,请救救我们吧!”
李卫一愣,忙扶起老者,问:“老人家,你这是怎么了?”老者泪流满面,说:“我们村子的村民都被赵知府逼得活不下去了,听说你是个好人,特地来求你救救我们。”
李卫一听,怒从心生。
他早就听说赵知府的恶行,只是自己势单力薄,无力与之抗衡。
现在,看到老者如此凄惨,他决定挺身而出,为百姓讨个公道。
第二天,李卫带着那支红蜡烛,只身进了安庆府城。
他来到知府衙门,要求面见赵知府。
赵知府听说来了个乡下人,不屑一顾,但还是让人把他带了进来。
李卫一见赵知府,就直言不讳地说:“赵大人,我听说你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民膏,今天特地来找你评理。”赵知府一听,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大胆刁民,竟敢在本府面前胡言乱语!”
李卫毫不畏惧,从怀里掏出那支红蜡烛,高高举起,说:“赵大人,这支红蜡烛是我妻子临死前送给我的,它代表着正义和光明。
我今天就是要用这支红蜡烛,照亮你的罪行!”
赵知府一听,哈哈大笑,说:“一支红蜡烛就能照亮我的罪行?
真是笑话!”李卫却神情坚定,说:“赵大人,你别小看了这支红蜡烛,它虽然微弱,但也能照亮黑暗。
今天,我就要让你看看,正义的力量是无穷的!”
说完,李卫猛地一吹,那支红蜡烛竟然燃烧起来,发出耀眼的光芒。
赵知府被这突如其来的光芒吓了一跳,不由得连连后退。
李卫趁势上前,一把抓住他的衣领,大声喝道:“赵大人,你作恶多端,今天就是你的末日!”
赵知府吓得魂飞魄散,连连求饶。
李卫却不为所动,他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状纸,递到赵知府面前,说:“这是村民们联名控告你的罪状,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赵知府一看状纸,上面列举了他的种种罪行,不由得面如土色。
他知道自己这回是栽了,只好乖乖认罪。
李卫见赵知府认罪,心中一阵痛快。
他带着赵知府来到大堂之上,让衙役们将他捆绑起来,等候发落。
消息传开,安庆府的百姓纷纷拍手称快。
他们感激李卫的英勇举动,纷纷前来探望。
李卫却谦虚地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真正的英雄是那些为了正义而斗争的人们。”
赵知府被革职查办后,安庆府迎来了一位新的知府。
这位新知府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
而李卫也因为他的英勇举动,被乡亲们尊称为“红烛英雄”。
他继续过着清贫的生活,但心中却充满了满足和自豪。
因为他知道,自己为正义而斗争,为百姓而发声,这一生,值了!
这就是李卫和翠花的故事,一支红蜡烛,照亮了他的一生,也让他成为了一世清官。
咱们下回接着讲,看看李卫后来还有哪些传奇的经历。
且说李卫成了安庆府的“红烛英雄”,这事儿像长了翅膀似的,没几天就传遍了十里八村。
大伙儿都说,李卫这小子,别看平时蔫不声的,关键时刻那是真敢上啊!
连知府都给他扳倒了,这可是大快人心的事儿!
李卫自己呢,倒没觉得自己做了啥惊天动地的大事。
他照常上山打柴,下河摸鱼,只是偶尔路过村头的大柳树,会停下来抽口旱烟,心里头琢磨着翠花要是还在,看到这些该多好啊。
新来的知府姓刘,是个实干家。
他到任后,先是走访了安庆府的各个角落,了解了百姓的疾苦,然后又着手整治那些残留的蛀虫。
刘知府做事雷厉风行,没多久,安庆府的风气就大为改观。
百姓们都说,这是托了李卫的福,要不然哪能有今天的好日子。
李卫听了这些话,也只是笑笑,不往心里去。
他觉得,自己就是做了该做的事,没啥值得炫耀的。
不过,每当夜深人静,他都会拿出那支红蜡烛,轻轻摩挲。
这支蜡烛,已经成了他心中的一个念想,翠花的念想。
这天,刘知府派人来请李卫,说是要当面感谢他。
李卫一听,有点懵,心想自己一个平头百姓,哪值得知府大人亲自感谢啊?
不过人家既然请了,他也不能不去,于是简单收拾了一下,就跟着来人进了城。
刘知府在府衙设宴款待李卫,席间两人聊得很投机。
刘知府对李卫的勇气和正义感大加赞赏,还说要推荐他去县衙做个小吏,为百姓多做点实事。
李卫一听,连忙摆手,说自己是个粗人,哪能干得了那些细活儿?
刘知府却笑着说,英雄不问出处,有能力的人就应该站出来,为百姓谋福利。
李卫被刘知府的一番得心里热乎乎的,他想了想,觉得自己虽然没啥大本事,但要是能为百姓做点啥,也是好的。
于是,他答应了刘知府的请求,成了县衙里的一名小吏。
这一干,就是十年。
十年间,李卫从一个啥都不懂的小吏,逐渐成长为县衙里的得力干将。
他办事公正,为人清廉,深受百姓爱戴。
大伙儿都说,李卫是个好官,是翠花给他那支红蜡烛带来的好运。
李卫听了这些话,总是笑笑不语。
他知道,自己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翠花的支持和鼓励。
每当遇到困难或者诱惑,他都会拿出那支红蜡烛,默默地看一会儿,心里就踏实了。
这十年里,安庆府也发生了不少变化。
刘知府因为政绩突出,被朝廷调任到了京城。
新来的知府也是个明白人,知道李卫是个难得的人才,对他很是器重。
李卫呢,也越发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了,他不仅要为百姓谋福利,还要守住这份来之不易的清廉。
这天,李卫正在县衙里处理公务,突然接到一封急信。
信是京城来的,说刘知府在京城遇到了麻烦,需要他的帮助。
李卫一看,心里就急了,刘知府可是他的恩人啊!
他连忙放下手头的工作,收拾了一下行囊,就匆匆上路了。
一路上,李卫心急如焚。
他想着刘知府平日里对自己的关照和教导,心里就充满了感激。
他暗暗发誓,无论如何也要把刘知府救出来。
经过几天几夜的奔波,李卫终于赶到了京城。
他四处打听刘知府的下落,终于得知刘知府因为触怒了权贵,被关进了大牢。
李卫一听,二话不说,就直奔大牢而去。
在大牢里,李卫见到了憔悴不堪的刘知府。
刘知府一看李卫来了,眼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说:“李卫啊,你怎么来了?
这事儿你掺和不得啊!”
李卫却坚定地说:“刘大人,您是我的恩人,我怎么能袖手旁观呢?
您放心,我就是拼了这条命,也要把您救出去!”
刘知府听了,感动得热泪盈眶。
他说:“李卫啊,你有这份心,我就知足了。
不过这事儿不好办啊,那些权贵势力庞大,咱们得从长计议。”
李卫点了点头,说:“刘大人,您放心,我自有办法。”说完,他就转身离开了大牢,开始四处奔走,寻找营救刘知府的机会。
经过一番周折,李卫终于找到了一个愿意帮忙的大臣。
这位大臣虽然位高权重,但为人正直,对刘知府的遭遇深表同情。
他答应李卫,会尽力营救刘知府。
几天后,刘知府终于被无罪释放。
他一出大牢,就看到李卫站在门口等着他。
两人一见面,就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刘知府拍着李卫的肩膀,说:“李卫啊,这次多亏了你!
你是个好样的!”
李卫却谦虚地说:“刘大人,您过奖了。
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说完,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经历了这次风波,李卫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官场的险恶和正义的可贵。
他决定回到安庆府后,要更加努力地工作,为百姓多做点实事。
同时,他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清廉本色,不负翠花的期望。
几年后,李卫因为政绩突出,被朝廷提拔为安庆府的知府。
他上任后,继续推行清廉政治,为百姓谋福利。
在他的治理下,安庆府变得更加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李卫呢,也从一个普通的打柴人,成长为了一个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
每当夜深人静,他都会拿出那支红蜡烛,默默地看一会儿。
他知道,这是翠花留给他的念想,也是他一直坚守的信念。
就这样,李卫在安庆府知府的位置上干了一辈子。
他去世后,百姓们自发地为他立了一座碑,碑上刻着“清官李卫”四个大字。
而那支红蜡烛,也被人们供奉在碑前,成了安庆府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就是李卫的故事。
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清廉。
他的故事,也成了安庆府民间流传的一段佳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正义和清廉而不懈奋斗。